假如他不是一名廳官……
隨著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尤其是網絡輿論監督的盛行,“民不和官斗”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觀。不過,當我們的一些最基本的人權屢屢遭到忽視和侵犯,當“假如他是一名廳官”維權才得以進行,而普通人維權卻可能遭際權力的“合法傷害”。
12月4日晚,照例與朋友老林從三亞灣游泳上岸后,畢國昌發現自己鎖在涼棚內的自行車連同衣物等全部被城管拿走。
隨著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尤其是網絡輿論監督的盛行,“民不和官斗”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觀。不過,當我們的一些最基本的人權屢屢遭到忽視和侵犯,當“假如他是一名廳官”維權才得以進行,而普通人維權卻可能遭際權力的“合法傷害”。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假如他不是一名廳官,維權之路該怎么走。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黑龍江記者站原站長畢國昌與三亞城管的糾紛正鬧得沸沸揚揚。事件的起因是畢國昌在三亞海邊游泳,載有衣物的自行車鏈鎖被城管剪斷,致使其僅身穿褲頭,徒步去三亞市政府,最后犯病回家,前后長達4個多小時??沙枪軈s聲明是秉公執法。
當時孰是孰非仍難以準確定論。隨后,央視報道稱,畢廳官已承認說對有些事情隱瞞,他并沒有徒步去市政府,他先回家拿了相機,然后打車去市政府,他之前說市政府門前的照片是友人拍的,后來說報道的監控視頻看到他讓路人拍的。
不少網友發問,為什么一個小糾紛會鬧成一個轟動全國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