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信藥草園:深耕“醫藥+互聯網”,推動分級診療
對普通公眾而言,這是一家陌生的互聯網醫藥企業。沒有移動醫療公司慣常的高調“秀肌肉”,它低調得缺乏存在感——成立近四年,鮮見媒體報道。然而,在互聯網醫療的“賽道”上,它卻是個不可小覷的角色。
這家名叫“敬信藥草園”的公司,搭建了國內首個移動學術交流平臺。通過線上培訓平臺,公司的核心產品“YaYa醫師”App打破了傳統醫學會議在時間、空間上受到的局限,從而更好地普及醫學教育,推動各級醫生交流。
“用互聯網的技術提高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推動分級診療,為解決‘看病難’提供互聯網創新思路。”在敬信藥草園創始人王昶看來,一旦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得到提高,很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敬事而信,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基層醫生診療水平亟待提高
2011年,是王昶在醫藥銷售圈子里摸爬滾打的第16個年頭。彼時,醫藥行業整體盈利頗豐,圈內舒適的生活方式也讓不少圈外人艷羨,但憑借著對醫藥行業的深刻理解,王昶卻敏銳地意識到,行業的整體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那一年的年底,他果斷跳出“舒服圈”,從“小白”開始了解互聯網,希望通過這個去中心化的信息平臺,打破行業瓶頸,促進行業發展。
最初的想法是改變當下藥品流通的格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有16萬多個藥品批文,市面上流通的藥品有3萬多個品規。能否通過互聯網,把更多合理用藥的選擇傳遞給患者?面向患者群體的工具類產品“合理用藥”App應運而生。
“合理用藥”包含藥品數據庫,其中8萬多條藥品信息涵蓋了市售藥品的99%以上,數據量遠超同類競品。用戶可以對癥找藥,尋找不同廠商的藥品和用藥指南,還可查詢各種臨床檢驗指標說明及醫藥公式。用戶還可進行病歷管理,通過拍照或手工輸入的方式錄入自己的病歷和處方信息。3年多的時間里,沒有做任何推廣,“合理用藥”的下載量竟然達到了三百萬。
不過,王昶仍在為醫藥行業尋找互聯網的種子,也始終在思考:從哪一點上,互聯網技術和思維的優勢能真正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現階段國家正在推動分級診療,核心就是希望首診在基層,但現實卻是,基層醫院門可羅雀。”在敬信藥草園公關副總裁李欣看來,問題的根源在于公眾對基層醫生缺乏足夠的信任。
數據顯示,我國近300萬執業醫師(含軍隊醫師)中,約190萬分布在基層醫療機構。他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未接受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臨床診療能力相對較弱,很多上市十年以上的藥品都不了解。醫藥行業內各種專業的學術推廣主要針對二級以上醫院,加之基層醫生收入普遍較低,承擔各種費用去異地參加培訓,實在有心無力。
一方面是難以接觸到先進的診療手段和用藥知識,另一方面卻是對于知識的迫切渴望。幾年前,王昶曾邀請幾位專家到佛山市某地區講課,沒想到,300多位基層醫生把臨時會場---醫院不大的會議室塞得滿滿當當。培訓從早上八點持續到晚上,醫生們不僅全程保持專注,下課后還“纏”著專家提問。
這次經歷讓王昶觸動——基層醫生非常分散,崗位移動性差,能否搭建平臺,以一種靈活輕便的方式,讓不同級別醫院的醫生保持溝通,共同促進診療水平的提高?這便是面向醫生的學術社交平臺YaYa醫師的雛形。
家族世代在村中行醫,大學畢業后放棄大醫院選擇回到村衛生站的黃中天(化名),談起YaYa醫師對他們的意義,感觸頗深
全球創新的學術交流平臺
“YaYa醫師本身并不主要生產培訓內容,而是一個UGC(用戶生產內容)平臺。”王昶介紹,該應用最主要的模塊當屬會議——一方面,敬信藥草園邀請專家在平臺上發布大課,醫生用戶可通過手機端免費查看。不過,對于不同專業、不同級別醫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而言,這些基礎的內容顯然無法滿足他們的“胃口”。因此,在YaYa醫師平臺上,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醫學會、醫院還可通過自己的賬號發布課程,組織醫生在手機端參會學習。類似微信公眾號,用戶只需關注,即可參加學習、考試等內容。
考慮到傳統的視頻授課費流量、加載慢,“用戶體驗極不友好”,加之受眾對3分鐘以上的長視頻耐心有限,YaYa醫師果斷拋棄了這種形式,只保留了專家講解和PPT這兩塊最核心的內容。從2013年8月上線至今,YaYa醫師在各級醫生中深受好評。
福建省莆田市衛生局基層衛生科科長陳兆華介紹,他們科負責莆田市鄉鎮衛生所、社區醫院約四五百名基層醫生的培訓工作。過去落地培訓通常每季度舉行一次,集中某個區域內的五六十名基層醫生,請專家前往授課。
今年5月,他們在YaYa醫師試行將課堂搬到線上,陳兆華贊嘆“效果很好”。一次能覆蓋全部醫生,講者不用到現場,邀請的范圍由此擴大;對于醫生,不出家門的學習也意味著便捷。
“柳葉叨”論壇是YaYa醫師的另一主要模塊。這里不僅有最新醫學資訊、會議、專家講堂預告,也不乏醫生群體的情感交流。
“今天如果沒會開,新聞也看完了,挺想找個地方吐吐槽的。”幾個月前,幾位年輕醫生不約而同提出了類似的需求。YaYa醫師采納了他們的建議,順勢推出該功能,目前活躍度很高,DAU有11%。
截至2015年11月,已有近千家醫院和各級醫學會??莆瘑T會進駐YaYa醫師平臺,分布在全國的近60萬名注冊醫師成為了用戶,其中基層醫生約占80%。目前,平臺上每天都有100-200場各類型級別的學術會議生成,日覆蓋參會醫生達8萬人以上。
日前在廈門舉行的海峽兩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習班上,YaYa醫師對于規培教育的意義受到衛計委和各規培基地的一致肯定
為臨床醫生提供立體的學術支持
不過,敬信藥草園并不滿足于此。今年,公司和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簽署了排他性協議,作為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后者將“生命科學疾病綜述”數據庫項目在中國(不含港澳臺)的使用權授予了敬信藥草園。在該數據庫中,醫生能查閱到疾病的發病機理、流行病學調查、用藥不良反應、在研新藥,甚至不同國家和地區治療的平均花費等數據。此外,湯森路透深厚的信息和情報積淀、提取整合能力,及每日更新的數據,也為敬信藥草園看重。
“我們希望能從疾病和藥品這兩個數據維度,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加立體的支持。”王昶說。
未來,敬信藥草園是否會打通“YaYa醫師”和“合理用藥”這兩個分別面向醫患的平臺?王昶表示,暫無打算。他承認,醫患確實是移動醫療發展的方向之一,一些移動醫療公司拼命“燒錢”,的確可能“燒”出一條通路,但這就要考驗資本的耐心程度。
“我們做醫生入口,花費更多的是時間成本,而非財務成本。”王昶認為,作為一家互聯網醫療創業公司,應該具備基本的企業家精神,通過創新引領資本,而“不是把自己的生死綁在資本的身上”。關于企業家精神,王昶記得吳敬璉曾經從經濟學上給過一種解釋:用預先謀劃和可以計算的方式從事創新活動,以謀求結果最大化。
“我們就像電影《史前一萬年》里的達雷,希望為醫藥行業找到互聯網的種子。”王昶說,這是創業四年來,他經常想起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