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鑒定專家拒不出庭咋辦 一個基層法官的煩惱
在一些地方的醫療糾紛案件中,醫學會的鑒定人不出庭甚至成為慣例,對此,司法行政機關管不到,法院也完全無能為力。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梁嘉瑩
廣西玉林中級法院在審理某醫療糾紛案時,通過遠程視頻質詢鑒定人。全國多地均有這種嘗試,以破解鑒定人出庭難局面。
在一些地方的醫療糾紛案件中,醫學會的鑒定人不出庭甚至成為慣例,對此,司法行政機關管不到,法院也完全無能為力。
杭州市江干區人民法院民一庭的葉法官最近遇到了一樁麻煩事:他在審理一起醫療糾紛案件時,由于患方對鑒定意見提出異議,他依法通知鑒定人出庭作證,但鑒定人卻不出庭,導致案子難以了結。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在醫療糾紛訴訟中,醫療鑒定專家違法不出庭現象并非孤例。在一些地區,醫學會鑒定人不出庭甚至成為慣例。而無論法院還是相關部門,對此皆表示無能為力。
誰是鑒定組長?
這起醫療糾紛的原告是杭州市民楊榮興。2014年11月,他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住院,經診斷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急性加重”,需要做腹膜透析。但醫生在為其做“腹透置管術”時,導致了“腸穿孔”,過了兩天之后才發現。后經緊急手術,楊榮興保住了命,之后與醫院發生糾紛,雙方協商解決不成,遂對簿公堂。
2015年4月,此案第一次開庭。葉法官任審判員,他按醫療糾紛案審理慣例,要對醫院在對楊榮興的診療過程中是否存在過錯以及過錯與損害后果有無因果關系等進行鑒定。
經醫患雙方協商,選定浙江省醫學會作為鑒定機構,由法院委托其做醫療損害鑒定。
根據規定,浙江省醫學會的鑒定通常是這樣做:醫學會建有一個鑒定專家庫,專家由各醫院的醫生擔任。鑒定前醫患雙方通過“搖號”確定五名專家。五名專家中選出一個組長,由組長主持鑒定并出具鑒定意見書,其他專家也在上面簽名。
2015年8月,鑒定意見出來,專家組認為,楊榮興的“腸穿孔”是腹透置管術的并發癥,“臨床上難以完全避免&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