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刺不破“金融鐵壁”

三年前,溫州金融改革被外界貼上了打破金融壟斷的標簽。三年后的戰果則是: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終于破局,盡管尚有掣肘;小貸公司的村鎮銀行夢破滅;對不良資產感興趣的民間資本,還是只能“傍大款”。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5年3月成立的民營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從事傳統的銀行業務,主要方向是助力小微企業,服務三農。 (CFP/圖)

三年前,溫州金融改革被外界貼上了打破金融壟斷的標簽。三年后的戰果則是: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終于破局,盡管尚有掣肘;小貸公司的村鎮銀行夢破滅;對不良資產感興趣的民間資本,還是只能“傍大款”。

三年前,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設立之初,時任總理溫家寶在福建調研時指出,要打破金融壟斷。

催生民營銀行對改善整個壟斷失衡的金融系統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因此,溫州金融改革也被外界貼上了打破金融壟斷的標簽。

當時輿論普遍認為,溫州綜合金融改革的十二項任務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二條,即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尤其是第二條的實施細則,被廣泛看成是溫州聲勢浩大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是創新還是守舊,是前進還是倒退的“試金石”。

民商行的緊箍咒

央行和銀監會把溫州民商銀行歸類為城商行,按照城商行的標準統一監管,令民商銀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遭遇掣肘。

2015年3月26日,金改以來,溫州第一家民營銀行——溫州民商銀行正式開業,開業當天,該行向溫州江達電氣有限公司辦理發放了第一筆純信用貸款30萬,主要用于原材料的采購。

“溫州民商銀行承載著溫州民營企業三十年的金融夢想,也見證了溫州金融改革的成果。”溫州民商銀行董事長南存輝表示。

除了溫州,國內還有4家民營銀行同時獲得銀監會批準。

“目前來說5家民營銀行就這一家盈利。”溫州金融辦副主任葉新明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與阿里巴巴和騰訊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前期“燒錢鋪路”不同,溫州民商銀行從事的還是傳統的銀行存貸業務,主要方向是助力小微企業,服務三農,扎根社區,支持行業是閥門、汽配、電器、電子、服裝以及鞋類等溫州制造類企業。

溫州民商銀行總股本為20億元,股東全部是溫州本土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其中正泰集團和浙江華峰氨綸股份作為主發起人,分別認購29%和20%的股權。其他發起人還包括森馬集團、奧康國際、力天房產、富通科技等著名民企,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出任董事長,行長則由中國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原副行長、溫州分行原行長侯念東擔任。

據溫州金融辦數據,截至2015年11月末,開業9個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