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公天下之是非于學校
欲藉士大夫之勢以立國,便當公天下之是非于學校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黃滟淇
欲藉士大夫之勢以立國,便當公天下之是非于學校
前說及人“不可須臾離”道,離則所見難大。但人不離道,也不是像現在一樣要隨時“創新”。若天下有道,便可以述而不作。如薛瑄所說,自有朱子,“斯道已大明,無煩著作,直須躬行”。通常在典范未立之時,大家都可能思考基本問題。而典范確立之后,多數人會遵循典范去研究具體問題。若遇大變故,既存思想失范,則又有人重新思考最基本的問題。
明清鼎革巨變,就有顧炎武和黃宗羲等大儒,返向基本層面思考體制性的根本問題,于是對大一統取代三代體制,也就是封建和郡縣的基本優缺點,進行了根本的反思。
針對大一統之下官避原籍和任期短暫的“官如傳舍”現象,顧炎武提出“寓封建于郡縣”的建議,主張郡縣長官可以世襲。在傅斯年看來,這“幾乎要把郡縣變作土司一般的制度”,看似“迂得可笑。若就他立論的意思著想,實在是‘有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