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片企業再洗牌 GMP大考難過

新版GMP認證大限將至,中藥飲片企業面臨生死大劫。過去摻雜使假的作坊式生產模式,正遭到徹底清算。但隨著他們轉型生產食品與保健品,質量監管的隱憂仍在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劉文慧

一家中藥店里的中藥飲片,行業長期的摻雜使假對整個中醫藥傷害極大。 (CFP/圖)

新版GMP認證大限將至,中藥飲片企業面臨生死大劫。過去摻雜使假的作坊式生產模式,正遭到徹底清算。但隨著他們轉型生產食品與保健品,質量監管的隱憂仍在。

暴風雨即將來臨。年末,隨著“史上最嚴”GMP認證大限的迫近,大批中藥飲片企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大考。

大門正緩緩關閉。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藥總局)《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版GMP)規定,以中藥和中藥飲片為代表的藥品生產企業均應在2015年12月31日前達到新版GMP要求。若年底之前未能通過檢查,企業將面臨停產的窘境。

“安全、有效、質量可控,這是評判藥品的主要標準。藥品質量是否可控主要通過GMP認證來判定。”暨南大學藥學院藥學系主任于沛介紹,GMP認證是國際通行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基本準則。GMP要求制藥企業具備良好的生產設備、合理的生產過程、完善的質量管理和嚴格的檢測系統,確保最終產品質量符合法規要求。

兩年前,新版GMP認證第一輪大限的閘門就已關閉——2013年12月31日,未通過新版認證的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劑等無菌藥品生產企業或生產車間一律停止生產。

而隨著GMP認證時間節點臨近,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頻率最高的“飛行檢查”正在進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底,全國已有超過100家藥企在“飛行檢查”中被收回GMP證書,其中中藥和中藥飲片企業就占近70%。中西藥生產交替共線、編造虛假檢驗報告、中藥材霉變、涉嫌生產假冒中藥飲片、涉嫌出借包材及生產場所等,都出現在證書被收回的原因之列。

“多、小、散、亂。”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用這四個字概括了中藥飲片產業的現狀。他指出,主管部門希望通過新政達到三點預期:從源頭上確保藥品質量安全;淘汰落后生產力,推動醫藥產業做大做強;推動中國藥品企業與國際接軌,加快產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對中藥飲片企業來說,這是一場事關生死的大考。

“大考”難過

“目前只有約半數中藥企業拿到了新版GMP證書,中藥飲片更少,連一半都不到。”不久前,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