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官員治霾說過的“狠話”
在上個月的一輪霧霾中,東北地區同京津冀一起遭遇了“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簾忘了掀開”。東北的領導們說過些什么?
2015年12月19日,北京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措施。
時隔11天,北京再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并將持續89小時。
昨天天還藍,“紅警”已提前24小時發布,這是最新修訂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規定的。
想想2011年,霧霾、灰霾、pm2.5都還是敏感詞。如今,治理大氣污染已成為最政治正確、最能凝聚共識的話語資源。
在AQI(空氣質量指數)即將爆表的日子里,南方周末來盤點盤點,那些年,領導們為治霾表過的決心、許下的承諾。
最耳熟能詳:“提頭來見”
關于治霾承諾,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一句,當屬北京市市長王安順的“提頭來見”。
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空氣“國十條”(《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王安順代表北京市和中央簽下“生死狀”:2017年實現空氣治理。“國十條”規定,到2017年,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
2014年初,北京投入7600億治霾。北京兩會上,王安順回憶起他和中央簽責任狀的情景:“領導和我開玩笑說,完不成規定的治理大氣污染任務,提頭來見。”
后來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這是一句玩笑話。“這既是玩笑話,也說明了這句話的分量很重。”2015年1月25日,王安順在北京市政協的專題座談會上這樣解釋“提頭來見”。
本月初,王安順在北京市政協座談會上向政協委員們解釋了“提頭來見”的由來:“我想如果我的腦袋能換來PM2.5達到60的話,那隨時都可以來取。”他說,“玩笑話”表現了我們的信心,決心,并不代表老拿腦袋來說事兒。“再來年我就不知道怎么跟大家說了,但是我們肯定會盡全力。”
王安順曾兌現過一個承諾,事關APEC時的空氣。還是在2014年北京兩會上,王安順對代表們說:“領導見了面就反復問一件事:今年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你能不能保證空氣質量沒問題?我說能。”底下的代表們轟然笑起來,“你不能也得能啊。”
于是,我們有了“APEC藍”。
“也有人說,現在北京的藍天是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我希望并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2014年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歡迎晚宴上說。寫入國家領導人的外交致辭中,意味著“APEC藍”從民間調侃變成嚴肅的政治承諾。
霧霾話題:從“脫敏”到熱議
其實,霧霾話題“脫敏”還要追溯到2012年兩會。那年,“pm2.5&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