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民族品牌傲立于世界——國酒茅臺榮獲巴拿馬金獎100年的足跡與輝煌
編者按:1915年中國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至今整整百年。
茅臺酒集團公司全景
對于宇宙,百年轉瞬即逝,一如白駒過隙;對于中國,百年是一個民族崛起的艱辛歷程;對于茅臺,百年成就了一個世界品牌的輝煌。
茅臺這瓶積淀了2000多年歲月精華的“貴州土酒”,在今天已然成為泱泱中華的一種國家符號。茅臺在國際舞臺光彩奪目,皆因這里一代代智慧的人們,把這片鄉土賦予茅臺全球獨一無二的基因氣質,點化到了極致。
在傳承與創新交織的時代語境下,要保持百年不衰,不管是人類血脈還是產品生命,都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和顛覆性。
中國茅臺用自己的艱辛足跡和堅韌意志證明著一個真理:唯有堅定的傳承,唯有責任與擔當,唯有世界的目光,唯有持續的創新,才能讓民族品牌擦出令世界矚目的耀眼光芒。
站在百年的時光刻度上,從巴拿馬手捧金獎一路走來的中國茅臺,飽經風霜雨雪的歷練,以中國民族工業一尊自信而偉岸的塑像屹立于世界。
“打破”才能出生機,創新就會有前途。百年彈指一揮間。新中國成立以來茅臺成就的國酒輝煌,并非坐享曾經的榮譽散發的光芒,而是在一次又一次危機和壓力面前,不斷創新和完善引領中國白酒行業的理念與行動,從而邁向一個又一個新的巔峰。
精神的傳承:流淌在靈魂深處綿延不絕的力量
百年是時間的長度,百年亦是記憶的厚度。時間鑄就了一個有靈魂的中國茅臺。
1915年注定成為茅臺香逸天下的新紀元。
100年前的這一年,茅臺酒第一次走出國門,在太平洋彼岸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種來自中國云貴高原大山深處的土罐裝的白酒,以“擲地留香”的特殊方式精彩亮相。
那一年,中國茅臺正式與世界擁抱;中國民族白酒品牌翻開了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雖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大半年的展示并未受到影響,工業革命帶來的全球貿易興盛,給積弱已久的中國民族品牌注入活力。
百年,僅僅是歷史長河一瞬;百年,卻又浪滌波蕩勢不可擋。令我們惋惜和深思的是: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獎的諸多中國品牌,今天多已被歷史無情掩埋不知所終,能立于不倒者更是寥寥可數。
百年前的那枚金獎,對于在東方古國茫茫大山深處赤水河畔傳承千年的這一泓神秘瓊漿,意義非同小可——中國茅臺首次被西方人認識和首肯,這是古老茅臺面向世界的一次驚艷亮相和命運轉折。
“巴拿馬金獎百年”給茅臺留下的,不僅是那塊沉甸甸的獎章獎牌,它更從精神和靈魂深處,為茅臺注入了特殊的文化基因,激發一代又一代茅臺人始終保持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一百年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豐富多彩,從農耕時代的粗放式生產到工業時代的大跨度躍進,從蒸汽機的發明應用到大數據互聯互通,經濟與科技高度結合,經濟與文化深度交融,整個世界呈現出蓬勃迸發的燦然景象。
貴州茅臺,顯然是百年歷史進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不懼怕任何困難和挑戰,在搏擊中開拓新路,在創新中占領新高地,或許這就是中國茅臺的性格和魅力所在。今天的茅臺人則總結為“五自”精神:自出難題、自找麻煩、自討苦吃、自我加壓、自強不息。
剖析中國酒業的成長肌理和歷史年輪,人們發現這么一個有趣的現象:每次風雨背后,往往孕育著新的增長生機。
任何成就并非偶然。在發展與生存的道路上,茅臺永遠追求品質卓越。
茅臺確定的企業精神直白鮮明:“愛我茅臺,為國爭光”。 這8個字代表了國酒人一種內心態度、價值取向、家國情懷和理想追求,一直是企業克服發展困難、應對競爭挑戰的強大精神支撐和內生動力。
發端秦漢,經歷近代百年風雨的茅臺,傳承到今天已然成為中國數千年酒文化發展史的縮影,以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獨樹一幟的風格被世界認可。
作為世界名酒,茅臺在許多外國人眼中,它見證了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滄桑變異,是神奇、古老的華夏文明的象征;作為卓越的民族品牌,茅臺酒是中國民族工業的杰出代表,始終在以其悠久的歷史、卓越的工藝及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斷擴展著自身的獨特影響,引領著中國白酒文化的發展;從行業的角度看,茅臺始終使自己屹立在中國酒業的制高點上,成為了一種綜合投射中華民族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的特殊食品。
從百年前的小作坊釀制,到脫胎換骨般的規?;a,風雨兼程的茅臺人悟出了一個道理:在保持傳統釀制工藝的同時,把外部商業文明與茅臺傳統文化有機融合,才能化蛹為蝶,舞動世界。
無論歲月怎樣更迭,茅臺的靈魂深處,始終搏動著一次又一次更高飛躍的渴望。茅臺的視野,隨著品牌美譽度和企業實力的上升而更加廣闊。與百年前初次踏足海外時的肩扛背馱不同,如今的中國茅臺快速進入歐洲、北美、東亞、中東等地區,在全球主流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茅臺品牌始于世博,因此對世博會深懷敬意。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茅臺酒就作為中國白酒的代表,成為白酒行業高級贊助商和上海世博會唯一指定白酒,演繹了百年前“世博成就茅臺,百年后茅臺回報世博”的曠世佳話。
百年歷史,盡管溝壑遍地、世相叢生,但發展的中國茅臺始終離不開三個堅持:堅持與世博結緣,堅持傳統工藝,堅持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三個堅持”,構成茅臺百年成長的大致脈絡。有人說,中國茅臺離開其中任何一個“堅持”,品牌文化將失去獨特而深刻的內涵。
茅臺酒始于秦漢,熟于唐宋,精于明清,盛于當代。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傳統的秉持與創新的追求中,貴州茅臺的成功昭示著民族品牌成長的現實意義。在科幻、魔幻、玄幻盛行的今天,貴州茅臺始終堅持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分型貯存、勾兌存放5年后包裝出廠的傳統工藝。不放棄傳統工藝,不放棄自身的優勢,這就是茅臺之所以能夠被世界公認為中國國酒的根本原因。
這種扎根本土的發展理念,從一開始就呈現出地域風味的鮮明原色。而這,正是構成國際品牌的核心要素。“貴州四大鹽運碼頭之一”的歷史積淀,使得茅臺也浸透著“秉承、探索、開放”的傳統文化營養。這種營養一直伴隨著貴州茅臺從小作坊變成國營企業,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競爭,從傳統管理走向現代管理的“中國白酒第一股”上市企業的蝶變之路。
以鞏固和提升“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地位為核心,鍛造受人尊敬的世界級企業,是茅臺數萬員工心中堅定的目標。這個目標的精神源頭,是百年前茅臺第一次邁向世界的那次難忘經歷,但卻早已升華為當年布衣草鞋的茅臺先人不敢想象的更高更遠更強的宏遠大志。
在當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舉辦地舊金山,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代總領事查立友發出這樣的感慨:“茅臺在舊金山獲得金獎,已經有一百年歷史。而在這一百年中,茅臺不斷奪金,一直成長。”
秉天時,得地利,應人和,這是茅臺基業長青的密碼。茅臺人總結百年發展壯大秘笈,1915年茅臺成功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收獲了更多的勇氣、自信與包容。茅臺的企業文化不僅精于傳承,勝在創新,也樂于擁抱世界。
中國茅臺,一抹傳承有序、靈魂鮮活、精神飽滿的中國醬香。
世界的茅臺:民族沃土之上的品牌參天大樹
茅臺百年金獎曠世佳話的另一個解讀,是品牌的持續發力。貴州茅臺在經過工業化改造、現代企業轉型,以及殘酷的市場競爭洗禮之后,成長為中國第一高價股、中國白酒領軍企業、中國國酒以及世界著名大品牌。
今天的世界舞臺上,茅臺已成為中國民族品牌的一個獨特文化符號,被公認為是中國的一張飄香國家名片。
2015年10月12日,俄羅斯前副總理季多夫于莫斯科與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俄中企業家座談會上坦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以為“茅臺”僅是泛指中國,后來才明白茅臺原來是一個享譽全球的著名品牌。
一個月以后的11月12日,一位參加茅臺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茅臺榮獲巴拿馬金獎百年慶典的斯坦福大學教授這樣評價茅臺:“茅臺今天做得非常好,遠遠超過一百年前。我們可以從各個方面證明,貴州茅臺已經成為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品牌。比如,茅臺令人贊嘆的銷售規模和銷售業績、在國際市場上的增長速度,以及按照現代商業模式不斷進行自我革新的意識和決策等。”
對于中國的茅臺品牌的成長軌跡,可以得出這樣的解讀:茅臺從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走來的興盛之路,正是中國民族工業在過去百年的成長典型,也是中華民族百年復興之路的一個側面和縮影。貴州茅臺始終站在洶涌浪潮的前沿,與社會同步,與時代共振,不斷走新的高地攀援,書寫了一段中國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百年傳奇。
百年前,大山里的茅臺獲得巴拿馬金獎固然不易,而守住這份榮耀并讓其成長為全球矚目的世界級品牌更是難上加難。
今天,茅臺品牌的光芒與榮耀,早已超越了百年前巴拿馬那枚獎牌所閃耀的高度,贏得了世界的普遍尊敬。
當聞訊茅臺11月12日在舊金山舉行慶典,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親筆為茅臺簽發賀信。賀信說:“茅臺集團樹立了一個榜樣,就是受益于雙邊穩定關系的中國企業,能對實現穩定兩國關系、減少誤解、增進相互理解發揮重要作用……我向你們在舊金山舉行的茅臺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的世紀慶典表示祝賀!”
而舊金山市市長李孟賢則在市政廳舉行的慶典儀式上,慎重宣布11月12日為“舊金山茅臺日”。
“100年前,就在我們這座城市,茅臺酒榮獲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頒發的最高金質獎章。”李孟賢在充滿激情的演講中盛贊茅臺:“而100年后的今天,我們借此機會慶祝這段歷史,因為茅臺酒不僅僅是一種飲品!這款用于慶典的烈酒代表著傳統和歷史,彰顯出非凡的釀制工藝和美妙的品鑒過程。無論在哪里,只要有中國人,就一定會有茅臺酒。”
伴隨共和國發展壯大的步伐,國酒茅臺不僅在闊步走向全國,也在大步走向全球。百年前外國人眼里的神秘東方美酒,今天已是享譽全球的中國名片。
國酒茅臺以其神秘而精湛的釀制技藝及獨特的“中國味”,吸引越來越多的世界目光,在全球市場收獲越來越多的美譽。過去幾年間,在世界企業界擁有極高聲譽的BrandZ全球品牌百強評選,貴州茅臺屢屢入選,排位甚至超過不少老牌的跨國食品企業。
迄今,中國茅臺已榮獲沉甸甸的國際權威性大獎17個之多。茅臺酒品牌知名度排名每年都有所提升。
當然,1952年國營后的茅臺發展至今的60余年歷程,茅臺并非都是行走金光大道,品牌發展并非一帆風順。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國家在整合茅臺鎮3家私營酒作坊的基礎上成立國營茅臺酒廠,從此,茅臺酒的生產與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新時代。酒廠成立之初,茅臺酒產量僅52噸,更無從談品牌概念。
上世紀90年代初,茅臺開始了從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的飛躍,隨之從單一品種向多樣化、系列化發展。
1990年代中期中國白酒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遭到重創。在這場白酒業災難中,茅臺同樣未能拔足旋渦,茅臺人留下酸楚的回憶:“從往昔的車水馬龍陷入門可羅雀的冷清。”
1998年對茅臺是一個重大轉折——國酒茅臺真正以一個競爭者的姿態縱身躍入市場大潮,開始了異常艱難而不斷創造輝煌的搏擊。
巨大的挑戰造就茅臺巨大的成就——1998年開始,國酒茅臺實現連續14年的跨越發展,即便近幾年中國白酒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茅臺依然作為中國酒業無可爭議的龍頭企業引領行業改革轉型調整發展,依然每年實現各項主要經營指標的不斷遞增并居行業第一。
今天,作為中國白酒行業唯一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一身的成熟的民族品牌,貴州茅臺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蒸餾酒釀造技術以及最為嚴格的質量把控系統;擁有一支訓練有素,富有責任感、自豪感的企業團隊;擁有樂于付出與分享,愿意把以辛勤汗水賺取的財富去幫助更多弱勢群體的企業傳統……所有這些,都使“中國茅臺”這個世界品牌在全球贏得更加響亮的掌聲。
國際視野語境之下,“全球網絡布局最廣、最具品牌價值”這一理念,由最初的可能變為當下的現實。貴州茅臺不僅進入全球主要大都會的高端市場,其投資觸角還探向法國等西方酒類主產地,在波爾多收購的海馬酒莊,甚至開始生產出茅臺干紅和茅臺干白。對于中國白酒而言,這種主動走出去融入世界名酒產地的舉動,由此帶來詫異的驚喜,深深地激勵著中國民族品牌擁抱五湖四海。
在適者生存的法則之下,任何時候品牌的生存和發展,都要靠挺立不倒來說話,泡沫化的美麗現象雖然燦爛一時,但終究曇花一現。
剖析中國酒業的成長肌理和歷史年輪,人們發現這么一個有趣的現象:每次風雨背后,往往孕育著新的產業增長;優質大品牌則越發堅挺壯大。茅臺品牌的成長歷程也是這一規律的典型個案解讀。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進入市場經濟以來,中國白酒行業已經經歷三次拐點,第一次是1989年至1997年,第二次是2007年,當下則是第三次。
殘酷的競爭現實并不可怕,茅臺擁有的傳統和堅守、自信和創新、底蘊和文化,都是使茅臺品牌永立經濟潮頭的法寶??v觀國內外諸多品牌成長之路不難發現,成功的品牌總是根植于腳下的土地。
今天的貴州茅臺,不僅已步入世界最知名酒類品牌陣營,位居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列,并已發展為以酒類生產經營為主,涉足白酒、保健酒、葡萄酒、證券、保險、銀行、文化旅游、交通、教育、房地產、農業及白酒上下游產業等多產業領域的大型企業集團。擁有員工3萬人,年營業收入400多億元,總資產近1000億元,品牌價值達1100多億元,居白酒行業之首。年上交國家稅金165億元,利稅300多億元,利潤和上繳稅收均占中國白酒行業的31%。是滬深兩市績優股、第一高價股,總市值在白酒行業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亦是全國白酒行業中,創下唯一獲得國家一級企業、國家企業管理最高獎“金馬獎”和兩次榮獲全國質量獎于一身的企業。
市場的烈焰,鍛造了堅韌強大的茅臺。今天的茅臺品牌,作為彰顯中國力量的一個標志性符號,已有足夠的自信和底氣與世界一流酒類品牌比肩。
宏大的使命:民族品牌的大情懷與大擔當
百年前的巴拿馬金獎,點燃了茅臺人最淳樸的民族自豪感。
從新中國成立不久成立國營茅臺酒廠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的茅臺人把為國爭光的民族情懷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凡事總是站在民族和國家高度出發,肩扛重任,心懷大愛。”業內有人對茅臺的家國情懷如是評價。
多年前,茅臺就率先大聲表達了令行業敬佩的企業社會責任觀:“大品牌要有大擔當!”
不止于言,更見于行。茅臺積極參與和支持國家文化、教育、體育、科技和公益慈善事業,大力支持人民軍隊和國防建設。僅2006年以來,僅就公益事業方面累計投入13億元人民幣。直接解決就業兩萬多人,間接帶動就業數十萬人。自2014年起5年內共向孔學堂捐贈1億元助推國學發展;向云南魯甸地震災區捐款500萬元,用于災區臨時性抗震希望小學和永久性希望小學的建設;高價收購有機原料,使當地11萬多農戶僅種植高粱戶均年收入達6400多元。積極開展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自2014年起連續10年累計捐贈5億元用于赤水河生態環境保護; 從2012年起至今,已連續4年每年出資1億元開展“國酒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大型公益助學活動,幫助8萬名寒門學子圓夢大學,2015年起,定點幫扶道真縣,首期投入3000萬元,貼息3年約5000萬元資金,幫助道真貸款3億元。
對公益事業長期、持續、不計回報的投入,使茅臺在中國白酒行業綠色領軍企業的形象日益鮮明。榮獲中國慈善領域最高政府獎“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捐贈企業”、中國希望工程25周年突出貢獻獎等各種榮譽,正是社會對茅臺公益形象贊揚和嘉獎的見證。
堅持企業可持續發展與承擔社會責任,是茅臺品牌形象不可分離的兩個重要側面。在長期自覺踐行“大品牌大擔當”企業價值觀過程中,茅臺塑造了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無可爭議地被評選為中國“最有愛心和最具社會責任”的企業之一,被譽為“新常態下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樣本”。
“綜觀茅臺這么多年一以貫之的言行,他們的確是把追求實現經濟責任、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和諧統一,作為一個中國大品牌必須有的操守來要求,而且成為了行業表率。”一位來自北京的媒體人全面采訪茅臺后感概。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最近接受采訪時說:“新常態對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不僅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企業走向世界,不斷進步的必然。我們要弘揚‘以人為本、以質求存、恪守誠信、繼承創新’的核心價值觀,樹立負責任、有擔當、受人尊敬的企業形象,不斷鍛造中國民族工業脊梁,成為中華民族酒業的傳承者、創新者、推動者、引領者。”
作為一個始終志存高遠的民族品牌,茅臺在發展道路上無論道路怎樣坎坷曲折,從未動搖以鞏固和提升“世界蒸鎦酒第一品牌”地位的“茅臺夢”這一神圣目標,并一直心無旁騖孜孜以求,從不敢懈怠。
嬗變的時代必然帶來創新,創新必然帶來活力,活力必然帶來強大。茅臺的發展始終伴隨著創新。以創新思維引領中國白酒行業的茅臺,總是以出人意料的創新之舉戰勝各種困難。
“‘打破’才能出生機,創新就會有前途。”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最近在茅臺集團調研時講的這句話,激起茅臺人強烈共鳴,越發堅定了創新發展的信心。
近年來,在經濟下行、市場轉型大背景下,中國白酒龍頭的茅臺卻頻頻傳來創新之舉和利好消息。茅臺集團產品的銷量、利潤總額、稅金、人均創利稅、股票總市價、品牌價值均高居中國白酒行業榜首。
尤其值得稱許的是,這些佳績是在白酒行業處于深度調整的陣
痛期和我國經濟處于下行的換擋期獲得的,因此越發顯得難能可貴。
這一切的背后,是茅臺全方位多領域的改革創新。
面對危機,茅臺自省的同時也充滿自信,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在危機中尋找商機,在危機中創造生機。
當不少人為當下白酒行業下行而無奈嘆息時,國酒茅臺的視野早已跨越國界,把實施國際化戰略作為重要著力點,放大品牌格局,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讓域外更多的人領略“中國釀造”的綿長高雅悠遠神奇。
今年秋季,茅臺再一次吸引全球矚目——高調跨出國門,密集到海外展示中國民族品牌形象。
繼今年8月茅臺在香港啟動金獎百年慶典活動后,10月和11月,俄羅斯、意大利和美國的一些城市,都因中國茅臺的到來掀起一股紅色旋風。以“金獎百年 香飄世界”為主題的紀念茅臺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00周年海外慶典活動,先后在莫斯科、米蘭和舊金山成功舉行。
伴隨茅臺在國內舉辦的一系列紀念活動,茅臺踏出國門舉辦的金獎百年海外紀念活動的大手筆,引起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紛紛予以報道。
我國駐上述國家外交人士對國酒茅臺的海外活動予以極高評價,認為貴州茅臺作為中國最具品牌價值的白酒企業,敏銳抓住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尋求進一步擴大海外影響力,拓展海外渠道新機遇,大規模地在全球重點城市,以現代、多元的方式進行互動式推介活動,為民族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參考。
國酒茅臺的創新動作頻頻在海外落地。9月24日和10月20日,在國家主席訪問美國、英國期間,茅臺分別在全球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的美國《紐約時報》、英國《金融時報》,以獨特的中國元素背景設計,表達了對習主席訪問的祝賀,彰顯了中國民族品牌的特殊情感和融入世界經濟的自信。茅臺開啟貴州企業乃至中國酒業在西方媒體配合重大外交事件刊登整版廣告先河,在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認為,作為中國民族品牌,我們在國家重大外事活動中,在世界主流媒體上代表中國企業,表達對國家的祝福,表達對美好未來的祝愿,這不僅是企業品牌建設的需要,更是我們表達自己企業價值觀的需要。
輿論普遍認為,貴州茅臺近段時間頻頻跨出國門,以多種形式亮相西方社會,是中國品牌不斷成長,逐步走向世界主流市場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意味著在中國經濟全方位融入國際社會的大潮中,中國民族品牌的國際形象正加速向高質量、高附加值升級。
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表示,未來五年,貴州茅臺的海外市場要力爭實現年均增長率超過15%,并力爭在“十三五”末,使茅臺酒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占到總銷量的10%以上,茅臺酒的海外消費群體也要從傳統華人市場為主轉向當地主體市場。
一個世紀以來,特別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國酒茅臺攻堅克難、篳路藍縷、開疆拓土,以一流品質征戰市場,揚名天下;直面種種挑戰,斬關奪隘,奮力做大做強,瞄準打造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目標持續發力。在星光璀璨的中國民族工業品牌中,演繹了一個耀眼的奇跡,成為受人尊敬的世界級企業,享譽全球的中國茅臺。
茅臺人并未沉醉于已有的成果,隨時都在關注自身差距,并把參照定位于一些世界跨國公司。“茅臺必須時時警醒,保持強烈危機感。面對過去的光環以及現實的挑戰,必須增強做強、做優、做大茅臺的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既要從過去輝煌的自豪中走出來,也要從當前形勢巨變的茫然中走出來,變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茅臺人說。
以鞏固和提升“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地位為核心,塑造真正有全球影響力的常青藤企業,是數萬員工心中的長遠目標。
巴拿馬博覽會余香不絕,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值得永遠銘記。最好的紀念是傳承光大。紀念茅臺金獎百年,絕不僅僅是緬懷歷史,展示榮耀,更牽動著一份民族情懷。那就是提振民族自信心,直面未來新的更多挑戰,銳意改革創新,在推銷“品牌中國”中再續輝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斑斕色彩。
茅臺夢連中國夢。濤聲越百年,風正好揚帆。弦歌浩蕩,堅守勇毅篤行的精神底色,思想的燈火照見前行之路。
殷殷寄望中,國酒茅臺永遠在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