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策略背后的供給側革命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是2015年來中國經濟界最大的話題,也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主題。在這種新態勢下,面對經濟發展的新挑戰,金融產業的調整和改革也是勢在必行。

 

經濟新常態,或下行壓力下的金融解決方案 

 

12月9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宣布成功引進戰略投資者,融資規模451億元,為中國金融企業單次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融資。此次戰略引資,全部采取發行新股方式,發行比例16.92%。戰略投資者中,包括包括6家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瑞銀集團、摩根大通、星展銀行、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淡馬錫、國際金融公司——“這充分表明,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有期望,對中國金融體系和銀行業的穩健性和盈利性有信心。”郵政儲蓄銀行行長呂家進如此評價。

這也是金融業界對經濟新常態的一次戰略對應。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董事長李國華的說法,“在實體經濟領域,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加速轉換,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在金融領域,金融體系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互聯網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迅速崛起。”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此次引入戰略投資的十家合作者,也恰恰體現了這場金融體系改革的幾大方向:人民幣國際化、互聯網金融崛起,以及由此帶來的安全管控要求的提高。而這場金融變革在新常態整體背景中可以理解為國務院所提出的供給側革命,在2015郵儲銀行高峰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金融界專家學者與高管就這個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戰投伙伴的多元性與郵儲銀行的新布局

 

經濟新常態下GDP增速回落,是整個出口總量回落和大規模投資拉動回落的表現,因此,經濟發展的引擎需要向激發內需、個人消費與更為廣泛的小微企業創新創業,這也正是中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號召提出的宗旨所在。正如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在論壇上所強調:“當前,世界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中國經濟也由過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步入‘新常態’。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簡政放權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激發活力,中國經濟中企業和個人蘊含的潛能得到調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涌動,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多元化,消費促進經濟增長作用日益明顯。”

面對新常態,金融業是調整和轉換經濟引擎的關鍵所在。“圍繞經濟轉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正如劉昆副部長所說,“金融領域向非國有資本的開放進一步擴大”,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此次引入戰略投資正是這一開放的標志性體現。郵儲銀行引進了10家戰略投資者。據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介紹,郵儲銀行以“引資金、引機制、引資源、引技術、引智力”作為目標。郵儲銀行此次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成功,是中國經濟金融體制改革框架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一項新成果。

這些戰投涵蓋三種類型,6家國際知名金融機構;2家大型國有企業:中國人壽、中國電信;2家互聯網企業:螞蟻金服、騰訊。這三種類型,正對應了郵儲銀行的積極布局與業務轉型。

瑞銀集團、摩根大通、星展銀行和中國人壽被選擇作為戰略投資者,正如呂家進行長所說,是郵儲銀行希望“汲取其經驗與技術,進一步加快零售業務升級、公司業務拓展、金融市場業務創新”的需求。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高凈值客戶對商業銀行的貢獻度將進一步提升,隨著融資模式向多元化發展,商業銀行的公司金融和金融市場業務也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互聯網金融是當下正在迅速崛起的全新金融模式。郵儲銀行選擇螞蟻金服、騰訊、中國電信和國際金融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彰顯了其在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方面的戰略布局。在這與互聯網巨頭的戰略合作中,郵儲銀行將加強線上線下資源進一步的有機融合,鞏固并提升普惠金融領先優勢。

風險管理能力是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8年多來,郵儲銀行堅持審慎經營理念,在風險管理上取得了良好成績。“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特別是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所帶來的新的風險點,郵儲銀行需要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努力使風險管理保持同業領先水平。”呂家進說。為此,郵儲銀行選擇摩根大通、淡馬錫、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呂家進表示,“我們希望借鑒國際一流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理念、經驗與方法,把郵儲銀行打造成一家穩健經營、風控良好的百年銀行。”

 

為什么是郵儲銀行被金融巨頭選擇?一家優質銀行的秘密

 

這些世界頂級的金融與互聯網公司機構選擇投資郵儲銀行,不單是對中國經濟的看好,同時也是對郵儲銀行的高度評價。

在各行業包括金融業急劇互聯網化的當下,郵儲銀行是一家略顯特殊的銀行,它有著廣大的實體網絡。截止今年9月末,郵儲銀行服務客戶近5億人,是全國網絡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服務客戶最多的商業銀行。它以4萬多個的網點,覆蓋了全國98%的縣域,在服務“三農”、小微企業和社區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和巨大潛力,并取得顯著成效。這張巨大的在地網絡,恰恰是撬動全國性消費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基礎所在。

除了這個近乎縣域全覆蓋的網點,郵儲銀行也是一家資產優質的金融機構。郵儲銀行資產規模近6.8萬億元,位居中國商業銀行第6位;信貸資產不良率約為銀行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撥備覆蓋率達274%,利潤增長率、資本回報率等關鍵指標均達到銀行同業優秀水平。郵儲銀行快速崛起,在于其一直堅守普惠金融理念,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大型零售銀行踐行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其中,理想的信貸資產不良率正體現了郵儲銀行的良好經營狀況和風險管控能力。據呂家進行長的介紹,目前,郵儲銀行的涉農貸款余額7000多億元,其中占比近80%的是農戶貸款,戶均僅有6萬元左右;累計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超過2.4萬億元,其中微型企業貸款戶均僅40余萬元,小企業貸款戶均僅230余萬元。這樣的風險政策與小額、分散、低風險的業務策略,保證了儲蓄銀行整體系統性風險水平的有效控制。

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零售信貸這一貌似傳統的業務是郵儲銀行的重點所在,也是當下金融服務消費和小微創新創業的核心作業所在。呂家進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將郵儲銀行特色與國際先進零售信貸技術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零售業務為主,保證了理想信貸資產不良率,郵儲銀行具體操作中的秘訣有三。

第一是“接地氣”。郵儲銀行有4萬個網點,擁有一支貼近零售客戶的信貸員隊伍。以此為基礎,郵儲銀行借鑒國際同業先進經驗,建立了一套涵蓋財務分析、調查數據等“硬信息”和社會口碑、人脈關系等“軟信息”相結合的信貸評分技術,有效地解決了客戶信息不對稱問題。第二是“解難題”。針對零售信貸客戶抵押擔保難問題,郵儲銀行圍繞應收賬款、農村土地、農機具、林權、水域灘涂使用權、土地流轉收益等擔保條件進行創新,盤活了客戶資產,降低了風險敞口。第三是“建平臺”。郵儲銀行積極與地方政府、擔保公司、保險公司、行業協會等機構合作,引入多方增信機制,打造“銀政、銀擔、銀保、銀企、銀協”五大合作平臺,有效實現了風險共擔。

此外,郵儲銀行也與時共進,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積極探索信貸工廠模式,建立信息更全面更完整的信用風險模型,有效甄別不良客戶,降低信用風險產生的損失。在后端,郵儲銀行基于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的應用,實現行內外各類信息的各種集中整合和共享,做到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建立風險可控、成本可算的風險經營模式。

正是郵儲銀行毛細血管式覆蓋全國縣域最后一公里的在地網點,低于國內同業水平一半的信貸資產不良率和良好完善的零售信貸業務,使得郵儲銀行成為一家優質大型商業銀行,并為國內外金融機構和互聯網機構所信任和投資。

 

向消費金融的傾斜與供給側革命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兑捉洝分袑ζ骱偷赖姆直婧脱哉f,正合了郵儲銀行的操作機制與服務之道。保證較低水平的信貸資產不良率,廣泛覆蓋的網點,運行良好的零售信貸業務,這些都是器,器是為人服務而存在的。良器善用,為人謀了福利,這便是道。

郵儲銀行的道,是服務于那些原本缺乏借貸渠道的人群。

正如劉昆所言,“在服務’三農’、城市社區和中小企業等領域”郵儲銀行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縱深、面廣、便捷的服務受到基層老百姓的歡迎,形成了其自身在金融體系中獨特的地位。”

對基層民眾和中小企業的服務,恰恰是近期國務院提出的“供給側革命”的題中應有之義。

供給側改革,是在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階段之后的一個重大的經濟戰略調整。正如郵儲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總經理王蓉暉所說:“12月4日,李克強總理又強調要從供需兩端加大結構性改革的力度,以創新供給帶動需求擴展,以擴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給升級,拉動潛在需求。”

以供給帶動需求,首先是以金融資本更多服務于實體經濟。李國華評價稱:“日前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指出:‘十三五’期間,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圍繞支持創新發展發力,銀行業要創新金融配套服務等體制機制,動態滿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特色金融需求,助推發展動力轉換。”

這就意味著,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搞活微觀,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能力。這為商業銀行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李國華對供給側改革的前景表示了很大信心。

供給側革命除了面向小微企業的創新創業,同時也是面對消費金融。據李國華介紹,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度近十年來首次超過50%,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商業銀行在這一領域必將大有作為。

金融業為消費服務,不單是一種對國民個人生活水平提高的滿足,也是金融業尤其商業銀行的一次歷史機遇。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 陳龍表示,“消費型金融應該是中國金融未來最大的一個風口,而且它是一個增量,不是一個存量。”

據陳龍分析,當中國的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從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型的時候,中國的金融體系就正在被改變了。金融體系從原來的注重大企業融資轉向消費型金融服務,這是中國金融最大的一個風口。

同時,因為互聯網化的加速進程,金融運營的方式正在改變。陳龍分析稱,對任何一個金融機構來說,它至少需要兩個非常重要的能力:第一個能力是渠道能力,就是連接資金兩端的能力;第二個能力就是基于數據的風險甄別能力。移動互聯改變了我們觸達資金兩端的方式,大數據也改變了金融機構甄別風險的方式。

但僅僅單純的在線渠道和在線數據,對于復雜具體的消費型金融服務依然是有限的。郵儲銀行在互聯網工具之外,以更為接地氣的在地網點,為消費型金融的渠道和風險評估提供了更具體扎實的保障。如王蓉暉所介紹的,郵儲銀行有著獨特的對個人客戶進行風險評估的在地優勢。銀行可以“利用地緣人緣優勢與新技術的結合完善客戶畫像。 為客戶提供分層服務,提升數據化營銷、風控和差異化服務能力。”

在供給側革命中,關鍵的困難便在于對于小微企業與個人的風險評估,如何控制不良貸款率。對此,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宣昌能在論壇上尤其強調了第一還款主體的償債能力的關注。他表示,“傳統操作中通過第三方擔保機構的擔保,商業銀行貌似實現了風險外包,但是擔保機構與銀行相比,并不具備信息搜集的優勢和風險管理能力的優勢,相應的風險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緩釋。”因此,恰恰是郵儲銀行這樣接地氣,以在地考察和評估為依據,才能真正打通金融機構與具體借貸者之前的信任渠道,將供給側革命真正實地推展開來。

而此次中國金融企業單次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成功融資,郵儲銀行對十家戰略投資者的成功引入,也證實了郵儲銀行在當下金融改革和金融新風口中的有利戰略位置和競爭優勢。如星展銀行香港首席執行官龐華毅所言:“郵儲銀行有著非常獨特的競爭優勢,它有廣泛的儲蓄基礎。在其中可以深入地挖掘這些客戶的信貸需求,來進一步提升這些客戶對銀行的價值。最多的網點數量,龐大的儲戶基礎,這些都是未來成功的特別重要的一些競爭優勢。”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