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茶座】當你所悲憫的人比你還掙錢
自然,農業社會,勞力的價格并不高,商業也不發達,賣苦力的人,收入和境遇,確實比吟風弄月的文人們要差不少。文人從高處俯視,發些眾生辛苦的感嘆,也頗合情理。
責任編輯:陳凱辰 蔡軍劍
中國文人墨客的傳統,是見到辛苦勞作的百姓,都要悲憫一番的。寒冬臘月賣炭的老翁,正午鋤禾的農夫,風波中捕魚的漁人,在文人的詩句中,都是值得同情的可憐人。自然,農業社會,勞力的價格并不高,商業也不發達,賣苦力的人,收入和境遇,確實比吟風弄月的文人們要差不少。文人從高處俯視,發些眾生辛苦的感嘆,也頗合情理。
需要辛苦勞作的行業,現代社會也不少。在寫字樓吹空調的上班族,或是各色文藝青年小清新們,也是頗流行關懷“弱勢群體”的。在朋友圈里發張寒夜里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