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像是小弟在交保護費” 對臺軍售成為美國傾軋策略
“臺灣得到的并不是防御急需的武器裝備,有些甚至是美國強行塞給臺灣的存貨、次貨?!?/blockquote>責任編輯:姚憶江
美年底出售臺灣武器——毒刺防空導彈。
“臺灣得到的并不是防御急需的武器裝備,有些甚至是美國強行塞給臺灣的存貨、次貨。”
猶如學步時難以拋棄的拐杖,過度依賴對美軍購,美國以軍售干涉臺灣軍工的研發,這注定臺灣自主軍工之路步履蹣跚。
2015年12月16日,美國政府批準總計18.31億美元的對臺軍售案,幾呈周期性地再次撕裂臺灣社會。“臉譜”等社交網站上爭議不斷,反軍購陣營則以“漢奸”回擊,并指責對方是美國軍火販子的“走狗”,最終會把臺灣拖入戰爭。
“軍購更像是小弟在交納保護費,美方賣的不僅僅是武器,還有政治。”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教授王曉輝一語中的,借機與美國保持實質性的軍事合作關系,是臺灣當局很重要的考量。
“沒有顛覆兩岸軍力的平衡”
新的軍購案包括兩艘即將退役的“佩里”護衛艦、“標槍”反坦克導彈、AAV-7兩棲突擊車以及“毒刺”(Stinger)地對空導彈等6項。
這份美方早就準備好的清單到底值不值?臺灣社會分歧依舊。
臺灣軍事評論員陳國銘認為,兩艘“佩里”級護衛艦雖舊,卻能填補“海陽”、“濟陽”兩艦退役后的空缺,隨艦出售的SQQ-89水下作戰系統與拖曳聲吶,更將有效提升臺灣海軍反潛的能力;新款Mk-15 Block 1B密集陣也算是新武器,可增加對低空慢速目標(包括水面快艇與無人機)的打擊能力,倘若搭配高分辨率紅外線熱影像系統,更可以攔截超音速反艦導彈。
“從軍售品相來看,大部分內容臺灣以前都有,就像汽車用過一段時間零件也需要換一樣,有些材料需要補充。”臺灣前高級將領、前“立法委員”帥化民則認為,這輪軍售對臺灣防御能力的提升意義不大。帥化民抱怨,美國近十年沒有出售過真正重大的軍事武器,臺灣多次呼吁的潛艇等裝備,美方一概不允。小布什上臺時,一口氣宣布售臺8艘柴電潛艦和4艘“基德”艦的往事只能回味。
1996年臺海危機過后,對臺軍售進入高峰期。2000年6月,時任臺灣領導人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