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網絡時代這樣“書寫斯文”
多元的書寫,也許能播下好種子。
責任編輯:蔡軍劍
多元的書寫,也許能播下好種子。
2015年12月,“書寫斯文——鄭培凱教授書法展”在上海落幕。在報道中見到詩、書、畫、樂、評彈等多種藝術形式集中展示,我不禁莞爾:這是典型的鄭培凱風格。
我認識鄭培凱時,他正在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中心門口掛著朱熹的對聯:“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涵養轉深沉”。這是書畫家王己千先生92歲時的手筆,每次我去拜訪鄭培凱,總要先在對聯前駐足。
鄭培凱在美國耶魯大學讀博士時,老師是史景遷(Jonathan Spence)和余英時教授。年輕時,鄭培凱喜歡和余英時教授辯論學術思想。多年后,鄭培凱說:“和余先生經常辯論的結果,讓我發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