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書架】我與王栻先生的《嚴復傳》
我對嚴復的了解,主要是得自于一本很薄的小書《嚴復傳》。這書才百把頁,八九萬字的樣子,海藍色的封面,上面有嚴復的書法。
責任編輯:劉小磊
平新喬,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著有《財政學原理與比較財政制度》《微觀經濟學十八講》《國有企業的代理成本、契約與調控方式》《中國地方政府預算績效》等。
我對嚴復的了解,主要是得自于一本很薄的小書《嚴復傳》。這書才百把頁,八九萬字的樣子,海藍色的封面,上面有嚴復的書法。作者是王栻。我是1976年秋天在上海買的,2角6分。那個時候,好書很少,可上海人民出版社還是出了不少好書的。王栻這本《嚴復傳》能夠在1976年8月再版,真是難得。我1980年代從上海到北大求學,后又經歷出國留學、留學回國,書架上的書屢經集散,那本1976年購得的《嚴復傳》也丟失了。后來在一個地攤上淘到一本,喜悅之情遠勝于得一個大獎,仿佛找回了自己。
我不是搞歷史的,年輕時讀這本《嚴復傳》,沒注意作者王栻的分量,甚至連問也沒問:王栻是誰?但書中珍貴的信息,給我留下的印象是終身的。比如,嚴復1877年3月去英國留學,同船出洋的全部28位同學名單,在這本小書的一個注解中全部登出,其中就有后來在甲午海戰中名揚天下的戰艦前敵指揮員劉步蟾、林泰曾、林永升、方伯謙、薩鎮冰等。
后來這四十年里,國內也出版了幾種嚴復傳記,我都是翻翻沒有讀下去。我看非經濟學專業的書,一般是隨機翻一頁,看看是否有可讀的內容,如沒有,就放下。在眾多的嚴復傳記里,唯獨王栻的這本,除了第三章里的個別地方我想跳過去以外,其余各章節,幾乎每一頁都不能跳過去,都有值得細讀的內容,或引自于嚴復的私人信箋,或錄自于一百多年前維新變法時期的報刊的時政言論,都經過作者的精挑細品。尤其是散布于這本小書里的二百多個注解,極見功力,許多注解本身就是一篇精致的小文章。有時,注解透出的信息,比正文還多。往往寥寥數語,就讓我能進入嚴復的內心,理解其苦衷,進而理解作為一個與晚清民初政治關系不淺的學者之處世艱難。
這本《嚴復傳》告訴我,嚴復理工科出身,是從理工科轉到他自己喜歡的經濟學和社會科學上來的,而這個轉變就發生于其在英國留學的兩年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