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禁墅令”下 各地別墅為何越來越多?
“禁墅令”實施十余年來,以各種手法運作的“擦邊球”項目層出不窮,暴露出城市用地資源浪費乃至規劃落實亂象。
這是2014年8月5日拍攝的位于上海崇明新河鎮新光村的一幢違建別墅。
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周邊,標榜“低密度低容積率”的別墅并不鮮見,一些項目公開以“容積率低于1”招攬買家,有開發商甚至稱“容積率想做多低都可以”。
低密度、大占地、高標準的在售別墅項目越來越多,僅京滬等地周邊以“別墅”名義在售的樓盤就有上百個。
12月25日,據新華網消息,自“禁墅令”實施十余年來,以各種手法運作的“擦邊球”項目層出不窮,暴露出城市用地資源浪費乃至規劃落實亂象。
容積率低于1的獨棟別墅仍在售
“我國對別墅用地供應的限制始于十多年前。早在2003年發布的《關于清理各類園區用地加強土地供應調控的緊急通知》就要求,優化土地供應布局和結構,停止別墅類用地的土地供應。”中國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