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動這個時代,你需要穿透力 ——“2015首屆中國公益微電影節頒獎典禮暨交響音樂會”完美落幕
讓蔣雯麗、姜文、葛優、陳建斌、周迅、濮存昕、湯唯這些明星聚在一起的,并不是商業大片,也不是時尚晚宴,而是一部公益微電影——《大自然在說話》。明星們在片中以自己獨特的聲音出鏡,分別扮演大自然、海洋、雨林、土地、水、紅木、花,輕聲訴說著自己的處境,以及對人類的忠告。
這只是踴躍的參與者們提交給首屆中國公益微電影節的優秀作品中的一部。
2015年11月29日,由民政部民間組織服務中心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南方周末報社具體承辦,以“公益正能量,助力中國夢”為主題的“穿透力公益之夜——2015首屆中國公益微電影節頒獎典禮暨交響音樂會”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舉行。
這不是一般的頒獎典禮,它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切實行動,是互聯網+公益傳播革新嘗試的全面檢閱,是打造國家級可持續性的年度公益慈善盛典,標志著塑造“‘公益中國’形象的新開端。整場頒獎與北京陽光愛心會的交響樂演奏交織在一起,首次用微電影的形式譜出了公益的樂章。
民政部黨組成員、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詹成付,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南方日報社社長張東明出席活動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民政部民間組織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劉忠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南方周末報系總裁黃燦分別致辭。用創意和新媒體來跨界合作,推動公益活動和組織的傳播,成為在講話中展現的各方共識。
民政部民間組織服務中心副主任劉鋒、南方周末報系總經理毛哲、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組委會成員映畫同登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直榮先生以及獲獎代表、企業社會責任代表、社會組織代表、專家學者代表、媒體代表、項目合作方代表和現場觀眾共計13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聲光影助力公益
“你們的行為決定你們的命運,不是我的,我將永遠存在……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需要大自然。”對大自然的敬畏貫穿全片十二分鐘的長度,言簡意賅,余味深長,站在大自然的角度重新審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此刻已經不需要去刻意強調“保護”,所有觀眾都能體會到人對于大自然的依賴并且自發地建立起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這就是影像、聲音區別于一般傳播形式的力量。加上明星的號召力,僅僅一部微電影的精彩集錦,已經讓許多觀眾駐足流連。會場內外,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小孩拿著要投出的選票,準備做出一個艱難的選擇——數十部精彩的影片同時在播放,入場口附近甚至出現了小規模的擁堵。
劉忠祥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公益事業總體發展水平還較低,創新、透明和公信力是當前公益事業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這就更需要公益宣傳協調機制的建立,需要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路的集成創新,需要結合社會公益創投資源,憑借傳統媒體和新興媒介,多渠道展現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社會民生、開展國際交流等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需要公益微電影節用小視角展現大時代,用局部映像呈現全景公益實踐活動,進一步彰顯公益力量的存在。
來自鳳凰衛視的主持人陳曉楠說,打動這個時代,你需要穿透力。“在現在這樣一個眾聲喧嘩的年代里,什么是真正的來到你面前讓你聽到進入你內心的?什么是可以打動你的呢?這就需要有穿透力的公益影像。”
微電影的穿透力,就是一些最小又最不可忽視的力量。本次頒獎晚會使用的獎杯被稱為“水滴天使”,含義就是柔性的力量,更是堅持的力量,每一個微小的力量匯聚成一片公益之海。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的設計師方旭說,此次獎杯的創作靈感來自電影節一直秉承的穿透力的力量,用水滴的形態更好地表達出匯聚后穿透的力量。
穿插在整場晚會中,北京陽光愛心會交響樂團的團員們在演奏著一首首耳熟能詳的交響曲。
北京陽光愛心會的成員們相信,音樂、體育、美術,都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他們希望在農民工子女和盲人等弱勢群體的心里,種下追求快樂、美好、積極生活的種子,同時支持志愿者的個人發展。
公益“水滴石穿”
美麗的獎杯背后,評委們對公益微電影的期待是,真正穿透人心。
在頒獎晚會的進行中,有一位特殊的領獎者,就因其戰勝自己、感染人心的行動獲得了超過任何一位大牌嘉賓的掌聲。頒獎嘉賓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的基金會管理處處長、大會評委馬昕女士在介紹他時說,有一部作品,因為特殊的主創人員在其中傳遞著樂觀精神,引起了評委會的一致關注。
獲得公益特別關注獎的制片人姚凱是一名腦癱患者
他就是姚凱,是一名腦癱患者,是一名普通人,也是一名擁有自己電影夢的導演。當他不要中國紅十字會基金會天使云項目班主任朱愛晶的攙扶,堅持自己走上舞臺的臺階,并且在話筒面前努力地控制住自己,說完感謝詞中的每一個字后,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從視頻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每在電腦上為自己的劇本多打出一個字都要花費更大的力氣,來控制自己的手指。
他最終還是做到了。
領完獎后,姚凱在臺上說,“我想證明什么呢?我想證明我們殘疾人也不會差。我想通過公益微電影和新媒體電影能夠報答父母。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支持我,讓我圓我自己的夢,我希望自己自食其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謝謝。”
陪姚凱一起上來的朱愛晶還是緊張,不過她按照姚凱的意愿,忍住沒有去扶他,而是說出了姚凱們最需要的東西。
“剛剛他說別扶我,我就更緊張,我從他聲音里面聽到,他們這樣有困難的人士,需要的不是我們用手扶他一把,而是大家貢獻一些時間,一些關注,一些行動來支持他們,完成他們的夢想。希望可以幫助他們,謝謝。”朱愛晶說。
姚凱的作品《街角》根據親身經歷改編,講述了一名腦癱患者幫助一名受傷女孩走出陰霾,重新找回生活自信的故事,獲得了本次電影節的公益特別關注獎。多年來,姚凱先后創作了《花?!?、《我的姚凱》、《花生仁的愛》等多部微電影,并分別在《華夏微電影》欄目和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
“真誠比真實更重要”
同樣在現場的著名演員蔣雯麗也為姚凱的故事而感動。她因為在防治艾滋病等公益領域的付出而獲得了中國公益微電影節年度公益傳播人物獎。
十三年前,蔣雯麗第一次參加預防艾滋病的活動,在其中她作為防治艾滋病的一個宣傳員,來到的也是清華大學。當時站在校園里的她,看著美麗的校園,竟然一時緊張得語塞。
“我就在想要說點什么?同學們,你們可以在人生最美好的年齡可以在全中國最好的學校,可以在這樣的地方求學,有一個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愛。有一份對社會的擔當,人生就會過的更精彩。這個也是十三年來做艾滋病,包括結核病,還有精神病,還有道路交通安全等等(活動的感受)。當然,就是做了力所能及的,我覺得自己收獲特別的多。希望將來能夠一直走下去。”
她確實一直在踐行自己說的東西。在拍攝與艾滋病有關的紀錄片《在一起》的過程中,蔣雯麗、郭富城包括整個劇組的人與艾滋病感染者同吃同住了三個月。演員與艾滋病人坦誠地交流,然后演員全身心地代入艾滋病人的身份,進行表演。拍攝結束最后分別時,感動與不舍的場景令蔣雯麗難以忘懷。
在年度獎項的單元,與蔣雯麗一同獲獎的還有年度藝術貢獻獎,由保護國際基金會(美國)北京代表處報送的《大自然在說話》。首屆公益微電影節最后一項最重頭的穿透力大獎在評委會的嚴肅探討后決定空缺,等待來年更優秀的作品出現。
在為首屆中國公益微電影節拍攝的短片中,被稱為“國民媳婦”,同時擔任聯合國婦女署大使的海清說:你可以拒絕我,但請不要拒絕公益;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大愛清塵基金志愿者,演員袁立說:我會用我的畢生精力讓你們(塵肺病人)盡情呼吸。果子聯盟是一個關注流浪貓狗的網站,創始人演員張譯寄語公益微電影節時說到:不管是大電影還是微電影,最終都是講好故事。
連續兩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導演周浩也被邀請來到現場,并作為評委會的一員。在回答主持人“什么樣的作品是好作品”的問題時,他說,就是用真誠的態度做一件事情。
“你耽誤了觀眾幾十分鐘的時間,你必然要回報給觀眾,每一個電影應該給觀眾有所啟發……我們做紀錄片就是還原真實。但是,我做過十多年記者,又做紀錄片,我知道真實是非常難以還原的。所以,有的時候我給自己的要求是什么呢?我覺得真誠比真實更重要。你用一個真誠的態度去感受別人的故事,不是講給別人聽。這樣一個態度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
- ? 首屆中國公益微電影節獲獎名單:
影像單元(10部)
最佳公益藝術表現獎(1部)
作品名稱:《戀戀西塘》
報送單位:浙江省慈善總會
最佳公益劇情片獎(3部)
作品名稱:《回歸》
報送單位:中國禁毒基金會
作品名稱:《那片?!?
報送單位:合一集團
作品名稱:《最美的課》
報送單位: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最佳公益紀錄片獎(2部)
作品名稱:《假如失去三天光明》
報送單位:太陽雨公益慈善基金
作品名稱:《焦糖瑪奇朵盤甜蜜的姑娘,就在街角咖啡館》
報送單位:杭州二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最佳公益宣傳片獎(1部)
作品名稱:《鄉村公益書院宣傳片》
報送單位:北京市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最佳公益專題片獎(1部)
作品名稱:《地球年輪—金釘子的故事》
報送單位: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
最佳公益創意獎(2部)
作品名稱:《愛的代駕之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報送單位:百威英博啤酒投資(中國)有限公司
作品名稱:《霾沒了》
報送單位:北京靈思沸點影業有限公司
公益單元(6部)
公益特別貢獻獎(2部)
作品名稱:《戀戀西塘》
報送單位:浙江省慈善總會
作品名稱:《為愛行走》
報送單位:廣州市越秀區顆粒公益傳播發展中心
公益特別行動獎(3部)
作品名稱:《一頓特別的午餐》
報送單位:安利公益基金會
作品名稱:《美麗中國夢》
報送單位:北京立德未來助學公益基金會
作品名稱:《留守兒童的渴望》
報送單位:新蔓(北京)文化有限公司
公益特別關注獎(1部)
作品名稱:《街角》
報送單位:姚凱(北京)公益電影工作室
年度單元(2項)
年度藝術貢獻獎(1部)
作品名稱:《大自然在說話》
報送單位:保護國際基金會(美國)北京代表處
年度公益傳播人物(1位)
蔣雯麗女士,獲獎作品《大自然在說話》主角配音
劇本單元(2部)
最佳原創劇本獎(2部)
作品名稱:《有兵才有家》
作品作者:范文龍(個人)
作品名稱:《016號麋鹿》
作品作者:徐博文(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
網絡單元(1部)
年度網絡人氣獎(1部)
作品名稱:《感同身受》
報送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1900影音工作室
入圍優秀作品(26部)
公益短片部分(20部)
作品名稱:《朝陽計劃》
報送單位:中脈道和公益基金會
作品名稱:《危險游戲》
報送單位:中國預防性病艾滋病基金會
作品名稱:《我的未來在庫布其沙漠》
報送單位:億利公益基金會
作品名稱:《為了抗日(上、下)》
報送單位: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會
作品名稱:《脊柱畸形項目宣傳片》
報送單位:北京球愛的天空慈善基金會
作品名稱:《母愛》
報送單位:河南省計劃生育協會
作品名稱:《老兵回家》
報送單位: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
作品名稱:《怒放的生命》
報送單位:杭州市公羊會公益基金會
作品名稱:《遠山的呼喚》
報送單位:杭州滴水公益服務中心
作品名稱:《天山兒女》
報送單位: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品名稱:《佳能影像發現絲路之美華陰皮影》
報送單位:佳能(中國)有限公司
作品名稱:《遺忘電臺》
報送單位:北京電影學院
作品名稱:《父親的小黃鴨》
報送單位:福建省皇品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作品名稱:《尋》
報送單位:杭州奧斯恩文化策劃有限公司
作品名稱:《水•世界》
報送單位: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作品名稱:《李楠的選擇》
報送單位:合一集團
作品名稱:《一點一滴》
報送單位:北京靈思沸點影業有限公司
作品名稱:《家宴》
報送單位:連云港火星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作品名稱:《奶奶》
報送單位:鐘義娟影像工作室
作品名稱:《家II—星星的媽媽》
報送單位:云南藝影文化藝術傳媒有限公司
優秀劇本(6部)
作品名稱:《公益扶助心靈,堅守成就希望》
報送單位:海鹽縣社會組織促進會
作品名稱:《后代》
作品作者:馮俏(個人)
作品名稱:《一網情深》
作品作者:廖富香(個人)
作品名稱:《尊重勞動,做一名可愛的消費者》
作品作者:席彬(個人)
作品名稱:《放生》
作品作者:齊山松(北京市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作品名稱:《守夢》
作品作者:陳斌 、張滿超(個人)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