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歷的百萬大屠殺
中國前駐盧旺達外交官何泗記還記得次年的春天,新上任的總統在首都附近一座山上,為死難者遺體舉行厚葬儀式。
2014年4月7日,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民眾參加盧旺達大屠殺20周年紀念儀式。
中國前駐盧旺達外交官何泗記還記得次年的春天,新上任的總統在首都附近一座山上,為死難者遺體舉行厚葬儀式。他們把亂葬崗里的六千多具尸體都挖出來,用白色塑料布包好,其中女總理和農業部長等體面人物一人一口棺材,普通老百姓的尸骸,則上百具放在一起,裝進碩大的一只木箱子。
“空氣里頭都是腐爛尸體的臭味”,作為中國大使站在最前排觀看的黃舍驕說這句話時,頓了一頓。
“知道”(nz_zhidao)帶你回到百萬大屠殺的現場。
1994年4月6日,中國外交官何泗記在遙遠的非洲國家盧旺達醒來,照例打開收音機,調到盧旺達國家廣播電臺的頻道。這個剛剛打了3年內戰的國家幾乎沒有報紙,每天只能通過廣播了解外面的世界。
“總統的座機被打了下來,機上人員全部遇難。”一段沉痛的話語從廣播中傳出。
“完了,內戰又要來了。”
此時,在中國駐盧旺達大使館擔任一個研究室主任的何泗記突然心頭一緊,但此時的他,沒有料到,此生將經歷一場人類史上最駭人聽聞的大屠殺。
萬萬沒想到總統座機被打下
何泗記初到盧旺達時,北邊傳來槍炮聲稀松平常——從1990年開始,以卡加梅為首的盧旺達反對派盧旺達愛國陣線(以下簡稱盧愛陣)就開始往南攻打政府軍。最兇猛的時候,卡加梅曾經率部打到離首都基加利僅37公里的地方。
戰火整整燃燒了3年后,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雙方簽署阿魯沙和平?;饏f定。而作為一個外交官,何泗記清楚地明白,和平協定下有關軍隊合并和政府權力分配的爭奪正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