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鋪膜事件的另一種聲音

圓明園對決策層和公眾來說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名字”,對于一個事件給它帶去的是什么,卻很少有人投入精力去關心。當熱鬧散去,圓明園依舊干渴。

■《圓明園,意如何》后續報道

 

圓明園對決策層和公眾來說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名字”,對于一個事件給它帶去的是什么,卻很少有人投入精力去關心。當熱鬧散去,圓明園依舊干渴。


    2005年,圓明園內震天響的挖掘機和民工們植入干涸湖底的塑料薄膜讓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客座教授張正春感到驚訝,當即給《人民日報》的記者打電話報料,“圓明園在自掘墳墓,圓明園將發生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
    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接踵而至?!爱敃r我在上海,大小報紙都跟著炒圓明園。我心想,完了完了?!痹趫A明園管理處工作、被稱為80年代后圓明園學者的劉陽說。
    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黛姮看來,鋪防滲膜是圓明園整修山形水系的正常工作。
    “圓明園是水景園,‘圓明園四十景’中臨水的景點占了25個,另外的一些景也有溪流環繞。沒有水的圓明園是不可想象的?!惫鞀檫^史料,盛時的圓明園也要從萬泉河和玉泉山引水,那時“海淀”還是名副其實的“海淀”?!八簇S沛而需要補水,原因是地質條件欠佳。防滲是必須的?!惫鞀f。
    媒體的介入迅速改變了事情的發展方向。在一片質疑聲中,2005年3月29日,圓明園湖底防滲被國家環??偩侄ㄐ詾椤胺欠üこ獭苯型?。4月13日,環??偩终匍_《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3年之后的第一個聽證會。7月7日,根據清華大學的環評報告,環??偩重熈顖A明園全面整改。鋪膜水域全部或部分撤掉防滲膜,用黏土取而代之。
    “北京過去二百年的歷史上沒有用黏土防滲的成功先例。黏土防滲在南方可以,北方干燥的枯水季節,黏土會開裂?!?BR>    “黏土對環境未必就友好!因為它要浪費已經非常緊張的土地資源。國土資源部、建設部、農業部早就聯合發文,禁止使用黏土磚,北京市明令禁止在建設工程中使用黏土或摻加黏土成分的制品?!?BR>    盡管上述質疑的聲音不斷,政令如山倒,已接近尾聲的鋪膜工程全面返工。而這個決定所依據的是一份總論點和分論點存在明顯矛盾的環評報告。其總結論是:“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該工程方案存在嚴重缺陷。在工程設計和建設過程中,缺乏全面有效的生態保護措施,造成水體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正文對大氣、地下水、地表水環境、生態影響等諸項分析,卻與這一總結論多有矛盾。
    正文說:
    “圓明園防滲工程所使用的防滲材料在湖底缺氧、避光、溫度響度恒定及無強酸堿苛刻環境的鋪設條件下具有很高的穩定性,根據材料老化試驗結果,保守估計其穩定壽命可達30-50年甚至更長?!?BR>    “圓明園防滲材料在穩定壽命內,由于降解或者溶出而向環境釋放物質的量是可以忽略的……”
    “圓明園防滲材料中使用添加劑的用量低于食品包裝材料要求用量的上限,將其用于湖底防滲是安全的?!?BR>    “防滲工程實施前,或不考慮區域地下水水位的持續下降,圓明園東部湖水的最大滲透量為363.4萬立方/a,占北京市和海淀區地下水資源總量的0.14%和1.5%?!?BR>    “圓明園防滲工程對于周邊陸生生態系統有一定的影響,但程度不大?!?BR>    “圓明園鋪膜防滲并蓄水后,在短期內水生生態系統可得到部分恢復和重建,形成并維護圓明園內較大的水域景觀?!?BR>    “根據現場踏勘和文獻調研,施工期間產生的震動和噪聲不足以對文物遺址產生破壞,施工揚塵對于大多數露出地面的文物遺跡影響不大。施工期由于湖水排空,施工后由于防滲措施,均會引起湖底和周邊范圍內土壤含水率下降,相對干燥的土壤條件對于埋藏地下尚未進行清理挖掘的文物遺址和遺跡沒有不利影響?!?BR>    “此次防滲工程對部分湖岸堆石進行了水泥勾縫等防滲處理,由于工藝粗糙,且與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堆石工藝相違背,將導致湖岸美學價值的降低。但是,湖岸堆石是否構成文物,需文保部門進行研究認證,已超出本環評報告的任務?!?BR>
    如果郭黛姮等人的這種意見符合事實,則意味著在“聽證會”、“環保風暴”、“民主”、“政治文明”等等炫目字眼的背后,圓明園本身卻意外地被忽略了。
    當時,圓明園福海的干涸的湖床在北京的驕陽和塵沙的照拂下裸露了數日。按環保局的方案進行整改之后又錯過了補植水生植物的季節。缺水的圓明園又回到了起點。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