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三百年的張獻忠寶藏
民謠說張獻忠兵敗退出成都時,把“大西國”的金銀財寶秘藏起來,為了將來能找到所藏之寶,不至于因年代久遠而迷失,便設計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寶記號,誰發現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國”的神秘寶藏。這也為后來的人尋找這筆寶藏留下諸多笑談。
2016年1月6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文物管理研究所所長吳天文向記者展示了“江口沉銀遺址”發現的國家一級文物金封冊。金封冊長20厘米、寬10厘米、重730克,上刻有29個字。
民謠說張獻忠兵敗退出成都時,把“大西國”的金銀財寶秘藏起來,為了將來能找到所藏之寶,不至于因年代久遠而迷失,便設計了石牛和石鼓作藏寶記號,誰發現了石牛石鼓,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國”的神秘寶藏。這也為后來的人尋找這筆寶藏留下諸多笑談。
“知道”(nz_zhidao)跟你聊聊,張獻忠寶藏那些事。
“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
這是一則長期流傳在四川的民謠。民謠的內容涉及的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的一筆巨額寶藏。然而,三百多年過去了,這筆寶藏的下落一直不為人知。民國年間,有人專門成立了尋寶公司,成都府南河邊找尋了幾個月,結果是,挖出了石牛和石鼓,卻僅得到了三筐銅錢。
然而,這筆沉睡了三百多年的寶藏,近日在四川省彭山縣江口鎮被發現了。
張獻忠寶藏緣何沉江
至于這筆寶藏為什么會出現在彭山縣的江口鎮,還得從江口之戰說起
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農歷甲申年。這一年3月,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朱由檢自縊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