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四日游”:史上最短命的變革
盡管監管層的措辭還是“暫?!?,但“熔斷機制”也許將成為中國證券史上最命短而狼狽的重大變革之一。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朱麗惠 郭悅
2016年1月7日,滬深兩市兩次觸發熔斷而停止交易,全天交易時間不到15分鐘。圖為股民展示熔斷后的股市行情。
生于2016年1月4日,卒于1月7日。四天之內,四次觸發“熔斷”。盡管監管層的措辭還是“暫停”,但“熔斷機制”也許將成為中國證券史上最命短而狼狽的重大變革之一。它如何緣起,如何在爭議中引入,又是否股災主因?這些問題,值得我們認真回溯,并嚴肅追問。
“熔斷”誘發股災
從開盤到收盤,共29分鐘,實際交易時間14分鐘,可謂“千古奇觀”。
“這是要測試‘熔斷機制’嗎?”2016年1月4日10點17分,新年的第一個股市交易日,江蘇的一家未上市證券公司的分析師張佳,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信息。
一分鐘前,滬深300指數下跌已超過4%。
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稱深交所)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從這一天開始正式實施的“熔斷機制”:當滬深300指數漲跌幅度達到或超過5%時,股市將暫停交易15分鐘;當漲跌幅度達到或超過7%時,全天交易結束。
上午收盤時,跌幅4.01%;下午13點開盤后,股指加速下跌,到13點12分,滬深300跌幅超過5%,“熔斷機制”啟動,股市休盤15分鐘。此時,滬深兩市2800余家上市公司,跌停股票334只。
13點27分,恢復交易,股市陡然呈現“斷崖”態勢,一泄不可收拾。短短6分鐘后,13點33分,滬深300股指跌破7%,再次觸發“熔斷”,全天收盤。
“上午那會兒,我是看跌勢比較猛,感覺今天可能會‘熔斷’,不過發朋友圈時,多少有些開玩笑的成分。但是第一次熔斷后,同事們基本都預感到,很快就會跌破7%。”張佳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當時的情境。
“是的,復盤后,我們有兩只股票掛跌停價,都沒賣出去。復盤后的交易時間太短了。”一家位于北京的私募基金經理對南方周末記者稱。
自1990年中國開設證券市場以來,這是第一次在13點33分提前收市。
一時之間,大家與其說是驚慌,或者傷悲,或者憤怒,不如說更多是錯愕。在嚴肅的追問和總結呈現之前,各種段子,在網上鋪天蓋地流行開來。
1月4日首次實施,即“成功熔斷”之后,1月5日、6日,股市略微回暖,滬深300分別上漲0.28%、1.75%。
但是,1月7日,幾乎無人預料得到的事情發生了。9點30分,上證綜指,跳空低開2.05%,12分鐘后,即9點42分,滬深300指數跌破5%,停盤15分鐘。
9點57分恢復交易,2分鐘后,9點59分,跌破7%,全天收盤。
從開盤到收盤,共29分鐘,實際交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