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巨幅波動背后脫鉤美元,轉向“一籃子貨幣”
一周內,A股市場內的四次“融斷”,加上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續8天下跌,令市場陷入了“股匯雙殺”的恐慌之中。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朱麗惠 郭悅
一周內,A股市場內的四次“融斷”,加上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續8天下跌,令市場陷入了“股匯雙殺”的恐慌之中。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脫鉤”,和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的“重新對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在這一空前的匯率調整之中,貨幣當局所面臨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2016年1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比上一交易日(1月8日)上調逾250點,報6.5626,至晚上7點左右,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匯率在一度下跌后分別回升至6.6034點和6.5725點。離、在岸價差從上周最高1600點收窄至不足300點。
一場突如其來的人民幣匯率暴跌,在中國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的多方干預下,終于被按下了“暫停”鍵。
就在此前一周內,A股市場內的四次“融斷”,加上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續8天下跌,令市場陷入了“股匯雙殺”的恐慌之中:與此前不同的是,此輪匯率下跌是以離岸市場價格下跌所引導,央行次日“追隨”下調中間價而形成的一波滾動式下跌。
直到1月8日證監會暫停融斷機制后,央行才以上調中間價并在離岸市場干預的形式,阻止了此輪匯率暴跌的勢頭。
這一不同于過去引導中間價“抵抗”離岸匯率下跌的調控模式,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市場投資者的預期。就在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調升的1月8日,國際投行高盛大幅下調人民幣預期,將2016年底人民幣兌美元預期從6.6下調至7,同時包括中金在內的多家投行和市場研究機構亦大幅下調人民幣預期匯率預期。
人民幣“換錨”?
此輪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下跌,來自人民幣匯率“換錨”背景下,對前期相對于一籃子貨幣匯率高估的“對標式補跌”。
在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的預期下,此前央行逐步放開的個人購匯等機制也在悄然收緊,密切關注外匯流向的外管局也開始加強銀行外匯業務監管,并控制部分區域的結售匯總量規模。
但市場上對于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已經形成。多位廣州銀行業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最近一個月很多人開始有意識地通過網銀、手機銀行或柜臺換一些美金,“最近幾個月換美元的人明顯增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