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仿制藥迎生死大考沉疴待洗

醫院只開進口藥,評價標準有問題,審批文號泛濫,部分甚至生產假藥。鄭筱萸案留下的中國仿制藥痼疾,即將迎來重拳治理。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藏文婷 趙雅 王婭婕

(農健/圖)

醫院只開進口藥,評價標準有問題,審批文號泛濫,部分甚至生產假藥。鄭筱萸案留下的中國仿制藥痼疾,即將迎來重拳治理。

4800多家制藥企業、近11.4萬種化學仿制藥,即將迎來最殘酷的生死大考。

兩個月來,有關國家食藥監總局(CFDA)《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的討論,正在持續發酵。

按《意見》要求:對已經批準上市的仿制藥,凡沒有按照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的原則審批的,均需開展一致性評價,未通過者將被注銷藥品的批準文號。對2007年以前批準上市的其他仿制藥品和2007年以后批準上市的仿制藥品,自首家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后,其他生產企業的相同品種在3年內應完成評價工作。而對通過質量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人社部正會同國家衛計委制定與原研藥相同的支付標準,按照同一額度來報銷,

仿制藥,是相對有一定專利保護期的“原研藥”而言。隨著專利期結束,各大藥企便可以仿制該藥。作為與原研藥有相同活性成分、劑型、給藥方式和治療作用的替代藥品,仿制藥在全世界廣泛使用。一般來說,仿制藥只有原研藥價格的10%~15%。其初衷正是,讓更多的人用低廉的價格享受到同等的藥品。

作為全球第二大的醫藥消費市場,中國目前18.9萬個藥品批準文號中,化學藥有12萬,而其中95%以上為仿制藥。同比例報銷,對行業無疑是重大利好。但另一方面,在未來的利好兌現前,國內大多數仿制藥企將不得不迎來大量藥品文號被淘汰的命運。

“這些藥,相當一部分是2006-2007年間,(原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在任時申報的品種,部分仿制藥在各方面都存在質量問題。”要求匿名的行業人士說。

一旦嚴令執行,無疑將對行業造成重大沖擊。“最終還保留下來的藥,或許不到五分之一。”

這是歷史的補課

制藥行業里流行這樣一句話:中國人吃的藥連非洲都比不上。因為非洲很多窮國用的是WTO捐贈藥,但中國藥企僅有1%能達到WTO的采購標準。

問題需要追溯到2007年前,中國的藥品審批曾一度出現“大躍進”。為解決國內藥品供應不足的問題,當時的藥監局唯“快”至上,審批混亂。在2001年到2006年間,批準了十萬余個藥品批號,許多不應換發文號或應予撤銷批準文號的藥品獲得了文號,其中6種藥品還是假藥。在全球仿制藥以8%的速度增長時,中國的仿制藥增速是25%。這場大躍進最終以首任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玩忽職守、受賄被處以死刑落幕。

據多位藥企的負責人回憶,當時拿文號極為容易,一些企業所謂的驗證試驗從沒做過,只是照著模板編造數據和報告。

2009年,在一次有兩百多個制藥企業參與的GMP審計培訓中,培訓者請真實做過驗證工作的企業代表舉手,結果寥寥無幾。還有一些企業從未對供應商現場審計,相信了假供應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