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5年書單
我們有理由相信年輕的作者將不斷帶給我們許多新的驚喜,同時也促使我們和他一起去思考類似的問題。
責任編輯:劉小磊
《衰世與西法:晚清中國的舊邦新命和社會脫榫》,楊國強著,中華書局,2014
現代性及其所包含的器物、知識體系和制度對于中國而言都是外生的。哈耶克所言的“自生自發的秩序”很難用來詮釋中國的現代化過程以及與此相關的法政之變。近年來,中國學界關于“舊邦新造”問題的佳作不斷涌現,從史學到法學,各學科的學者都參與了對這個老問題的新闡釋。楊國強教授的這本新著是其中視野最宏闊、考證最翔實、論證最周延的作品之一。
作者毫不回避中國被西方逼進現代世界體系這一事實,但他試圖從中國傳統經世之學如何回應并消化外來沖擊的角度來深化對這一事實的闡釋。“世局原隨士議遷,眼前推倒三千年”,變法和革命的需要首先是由心靈敏感、眼界開闊的知識分子感受到的,中國沿襲數千年的耕讀傳統首先在“讀”的層面遭到了顛覆。這種思想層面的變化并不能直接導致小農經濟轉向工業社會,也無法直接改變傳統社會的非法治禮俗。舊的整體性已經破碎,而新的整體性卻遲遲無法建立起來。本書試圖溝通思想史與制度史、社會史,一方面討論了“廢科舉”前后中國傳統士人另尋新路的掙扎,另一方面也論及了條約制度對中國禮制和法政的沖擊、中國兵工業的起始與困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本書展現的是一位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在歷史脈絡中探求現代中國人如何安身立命的努力,因此不僅對史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有幫助,也適合一般知識人閱讀。
《司法治國:英國法庭的政治史(1154-1701)》,于明著,法律出版社,2015
普通法所展現的法律人思維和糾紛解決技藝一直為法律人所稱道和追捧,作為普通法發源地的英國也因此被視為法律人心目中現實的“理想國”。的確,英國為世人貢獻了許多今天仍然通行的制度,從普通法法治到陪審制,從正當程序到議會。但隔墻看花,看到的只是艷麗的花瓣,卻無法觀察到花所根植的土壤,以及襯托起花朵的枝干和綠葉。
法律是一種“地方性知識”,是特定土地上的人民用來解決自己所面對的問題的。本書從1154年的英國講起,那一年亨利二世登上王位,他繼承的是一個混亂的王國,史稱“斯蒂芬亂世”。為了恢復全國的秩序,強化王權,他設立了若干王室法庭,任命自己的王室顧問為法官,并且派他們到全國各地巡回審案。法官輸送的是&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