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言書”建言深圳改革 “老將”張思平的改革人生

“為什么張思平在任上沒提這么大力度的改革方案,退了才提?”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5年11月,張思平主持中國改革論壇。 (受訪者供圖/圖)

“制定的計劃,沒有不可抗拒的理由,就必須完成。確定29日簽字,哪怕你晚上三點不睡覺也要來到這里簽字”。

“為什么張思平在任上沒提這么大力度的改革方案,退了才提?”

2015年6月,一份關于深圳改革的“萬言書”,在深圳黨政干部圈內悄悄流傳。這份萬言書言辭尖銳,痛批深圳陷入徘徊期,干部缺乏擔當精神,“自我感覺良好”,甚至對改革中的問題“麻木不仁”。

這份“萬言書”名為《對深圳改革開放重大戰略問題的建議》,來自深圳的民間組織——創新發展研究院。研究院的理事長是深圳市委原常委、統戰部長張思平。

在深圳,張思平是個名副其實的改革“專業戶”。除去在廣東省上任職的六年,他在深圳工作近18年,其間有13年分管深圳改革。

一年前張思平退休,之后創辦了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張常委變成了張理事長,自然“改革”成為研究院的重點研究課題。

這次研究院發布的“萬言書”,發表了諸多批評意見,其中一些與剛履新的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觀點暗合,一度引發民間猜想——批評是否來自官方授意。

“萬言書”之后,研究院又公布了《對當前深圳前海熱的冷思考》和《對深圳簡政放權的建議書》,內容之尖銳令人驚嘆。

長久以來,張思平被貼上了“改革派官員”的標簽,他以其獨樹一幟的行事風格和一以貫之的改革情懷,成為了深圳改革史上的符號式人物。

“觀潮兒”變成了“弄潮兒”

張思平退休之后,以這種方式公開發聲,看似有些“驚世駭俗”,但對了解張思平的人來說,并不意外。

深圳媒體人茍驊與張思平是十幾年的好友。在他看來,張思平的改革情結,與他的經歷有關。

1978年,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屆研究生,張思平考上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入學時正是十三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張思平親身經歷了“真理標準”大討論。張的同學黃江南、朱嘉明后來與王岐山、翁永曦并稱為“改革四君子”。

畢業后,32歲的張思平到湖北社科院工作,擔任副院長,時為該省最年輕的副廳級干部,分管《青年雜志》。這是一份在當時被視為“啟迪了一批年輕人的改革思維,也培育了一批改革思想家”的知名刊物。

1988年后,張思成從改革開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