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毀滅: 美軍教你做“專業戰俘”

“美國的戰前被俘培訓,跟其全球作戰的行為有關?!?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統計,從一戰到伊拉克戰爭,美國共被俘142246人,只有不到88%的人能返回美國,其中11%的人在被俘中死去。

責任編輯:姚憶江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文莎 李思涵

位于華盛頓費爾柴爾德空軍基地的戰前被俘訓練學校教員正在教學員如何用竹子生火。 (CFP/圖)

“美國的戰前被俘培訓,跟其全球作戰的行為有關。” 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統計,從一戰到伊拉克戰爭,美國共被俘142246人,只有不到88%的人能返回美國,其中11%的人在被俘中死去。

2016年初,伊朗宣布履行去年達成的核協議在即,美伊兩國又起摩擦。1月12日,美國海軍兩艘巡邏艇開入伊朗水域,船上的十名水兵落到伊朗革命衛隊手中。雖然十六小時后被釋放,但他們在此過程中表現出的配合與順從,在美國國內也引起爭議。

根據伊朗電視臺播出的畫面,被捕時,十名美國兵雙膝跪地,雙手抱頭,武器被收繳;被扣時,美國水兵與伊朗人一同用餐,唯一一位女性戴上了白色頭巾,一位士兵在鏡頭前開口道歉,并感謝伊朗人的熱情款待。

對此,國防大學教授韓旭東認為,美國水兵闖入伊朗水域,固然違規,交槍屬情理之中,但無下跪的必要。

依照美軍《軍人行為準則》,每個士兵都應“在自我自由意志下,絕不屈服……如果被俘,想盡一切辦法抵抗……”

每位士兵入伍時,都會接受這樣的氣節教育。但對需要頻繁執行海外任務的美國軍隊來說,《軍人行為準則》還僅是開始。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美國建立SERE學校,專門教士兵如何當戰俘。因在戰場自救上成效顯著,各主要西方國家紛紛效仿。直至今日,它仍是西方軍隊海外服役人員的標配訓練。

“在東方人眼里,民族氣節高于一切、國家尊嚴高于一切,被俘是不光彩的。”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李國亭說,但在西方人看來,被迫投降并非恥辱,打不過被俘,也很正常。這種“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觀念,在歷次世界大戰中也有清晰展現。

最大的恐懼是未知

士兵被俘后最大的恐懼往往不在于肉體折磨,而是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看過美國戰爭片《黑鷹墜落》的人,肯定對飛行員邁克·杜蘭特印象深刻。這部電影根據美軍1993年索馬里行動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片中的邁克·杜蘭特確有其人,且同名同姓。電影中,杜蘭特駕駛的直升機被索馬里民兵擊中墜落,他苦戰被俘,但其命運幾何,卻并未交代?,F實里,杜蘭特歷經折磨,整整11天后,才獲釋回國,并受到英雄的待遇。

在接受訪談時,杜蘭特說,若沒有接受過SERE學校的培訓,他恐怕難以渡過重重難關。在直升機墜落地點,杜蘭特事后回憶稱,當索馬里民兵朝他涌來時,他便意識到戰斗結束了,接下來的首要任務是求生。

成為俘虜后,杜蘭特備受折磨:拳打腳踢、游街示眾、被另一股勢力劫持、審訊、缺少食物……種種磨難,不一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