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1個公檢法公號集體預警:小心朋友圈里的紅包陷阱
如今進軍支付領域,資金來往漸密,安全隱患便凸顯了,用戶對“微信紅包”習以為常后,之前無意間的聊天就可能成為騙子實施騙局的新手段。
責任編輯:呂宗恕
春節臨近,新一輪的紅包大戰激戰正酣,微信、支付寶、QQ相繼宣布投入數以億計現金和卡券,最新加入戰團的是百度。
石家莊檢察微信公號截圖。
就在紅包即將漫天紛飛時,2016年1月19日石家莊市人民檢察院官方微信公號發出《春節,這6種微信紅包千萬別碰》警示,文章提醒說六類紅包千萬別碰:需要個人信息的紅包不要碰;分享鏈接搶紅包是欺詐;與好友共搶紅包需謹慎;高額紅包不可信;警惕“AA紅包”;拆紅包輸密碼恐有詐等等。
臺州司法微信公號截圖。
類似警示文章,在“南寧網警”、“余杭司法”、“龍巖公安”、“安陸檢察”等20多個政法類微信公號也先后發出。幾乎就在同一時間,中國法院網和多家媒體也刊發了《警方:謹防微信紅包詐騙 分享鏈接搶紅包是欺詐》的文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