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黎塘:當高鐵來敲門
一切如同臺灣歌手羅大佑在歌中所唱,“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溫翠玲
黎塘工業園仍有大量待征收的農田。
正處于“失落的十年”中的小鎮黎塘,迎來了它所渴望的高鐵。于是人心思動,政府希望借此“殺出一條血路”,歸來的淘金者看到了財富,年輕人們則多了一個選擇——留下或是出去。一切如同臺灣歌手羅大佑在歌中所唱,“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賓陽縣,廣西首府南寧轄區內的一個衛星城,此時此刻,她正沐浴在高鐵開通以來的第一個春運中。即便已經是夜里10點,賓陽高鐵站外依舊人車攢動,星星點點的煙頭忽明忽暗,守候著當天最后一班歸客的涌出。
2014年年底,東起廣東廣州,西至廣西南寧的南廣高鐵線正式運營,打通了“兩廣”這條歷年春運客流量最大的交通大動脈之一。從廣州上車的賓陽人只需花上三個半小時就能返回家鄉,時間不及過去乘坐綠皮火車的三分之一。
不過,對賓陽來說,高鐵卻遲到了一年。
2015年春運,除了賓陽站以外的南廣沿線高鐵站均已開通,著急的賓陽民眾紛紛在人民網地方政府留言板上發問,大量外出務工人員春節返鄉困難,高鐵站為何遲遲不通車?
多個渠道的官方回復一致,“通行條件已具備,但是因為高鐵更名問題尚未得到鐵路部門的批復同意,所以車站暫時未能開通”。
在鐵道部起初的規劃里,賓陽站本叫黎塘西站,與老火車站同名,其地理位置也位于賓陽縣下轄的黎塘鎮上,距離賓陽縣城仍有三十多公里。后來才改為賓陽站。
黎塘鎮是桂中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湘桂鐵路、南廣高速鐵路、南柳城際鐵路在此交會并設立客運站。多位黎塘鎮居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黎塘西站”四個字已經掛上了,又被拆了下來。為此還引發了一個鎮與整個縣之間的一場口水戰:黎塘鎮認為,黎塘是廣西老牌工業重鎮,賓陽縣壓制了黎塘鎮的發展;其他鄉鎮則認為黎塘鎮狂妄自大,得了好處忘了其他人。
站名之爭折射出地方對于高鐵經濟的極度渴求,而高鐵這只揮動翅膀穿梭于城際間的蝴蝶,究竟又將怎樣牽動這個南方小鎮呢?
在廣西賓陽縣黎塘鎮的一個婚禮上,村民對拍攝婚禮的無人機產生了興趣。
第二次歷史機遇
以“殺出一條血路”的氣魄和擔當,以“三步并作兩步走”的干勁和韌勁,以“提頭來見”的勇氣和銳氣,奮力開創新局面。
沒有地方會比黎塘鎮更加知道鐵路樞紐的價值。
“老火車站早沒人去了,從廣州方向過來的普快每天就一班,而高鐵有10班。”面包車司機老梁對高鐵時刻表倒背如流。平日里老梁經營一個小水泥廠,去年沒賺著什么錢,逢春運就跑出來拉客,不論你用普通話、賓陽話還是自治區的壯語砍價,5公里的路他都一口咬死30元的高價。
最早的黎塘只是一片長滿蓮藕的水塘,但作為桂中南交通要道的黎塘,是東往廣東、福建、江浙、上海,南下南寧、北海、欽州乃至東南亞,北上湖南、湖北,西往貴州、云南的必由之地。
新中國成立以后,鐵路鋪到了黎塘,火車站比南寧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