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教育:吹走泡沫會留下啤酒?
現有的創客教育存在“泡沫化”“空洞化”之憂。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舒婷 張小蓮
創客教育將創客倡導的理念融入教學過程,“讓孩子們在動手中學習,直接獲取體驗式經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實踐能力、工匠態度”。
創客,是DIY精神加上互聯網的技術、設計思維,與他人跨界合作,動手用各種工具把創意變成現實的人。
“創客教育應該鼓勵孩子多做一些所謂無用之事,不要強調‘高大上’、‘填補了什么空白’,先要讓孩子覺得好玩,創新才會跟上來。”
現有的創客教育存在“泡沫化”“空洞化”之憂。
老師沒有站在講臺上講課,而是在教室里走動。學生的課桌上也沒有書本,他們手中是五顏六色的電子積木(一種將導線、燈泡、電阻、電容、開關等電子元器件固定在塑料片上,可獨立拼裝、可在安裝底板上像拼積木一樣拼裝的電路組合/編者注)。老師一轉身的工夫,幾個學生手中的電子積木就變成了一架風車,接通電源,風車緩緩轉了起來。這是深圳市前海港灣小學二年級課堂上的一幕。
該校希望通過這門“電子積木”課程讓孩子在動手實踐中學習電子知識。位于“特區中的特區”前海,2015年9月開始招生,港灣小學籌建之初就將創客教育納入了整體設計中。這種設計不僅包括硬件、空間,還包括課程體系甚至氛圍。在這里,孩子有著“創客式的學習方式”。
創客是“DIY精神再加上互聯網技術、設計思維,與他人跨界合作,動手用各種工具把創意變成現實”的人,“以Arduino為代表的開源硬件使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一個創客。”美國《連線》雜志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在《創客:新工業革命》一書中這樣描述創客——“使用數字工具,在屏幕上設計,越來越多地用桌面制造機器制作產品”“他們是互聯網一代,本能地通過網絡分享成果”。
創客教育則將創客倡導的理念融入教學過程,培養出更多“小創客”。港灣小學首任校長羅朝宣將其概括為“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直接獲取體驗式經驗,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實踐能力、工匠態度”。也有學者將其描述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傳統教育是典型的基于知識的教育,創客教育則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以能力為導向的教育”。
近兩年,創客火了,創客教育也火了。從北京、深圳、溫州等地開始的這場“教育和創客的碰撞”已經風行全國。2016年1月在深圳舉行的創新創客教育大會上,可以見到來自各地的數百位校長、教師的身影。在這些教育者眼中,創客教育是個無法忽視的新事物,探索剛開始,也伴隨著困惑。
從“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
“很多創客從生活中的難題出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