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網絡大V走到了前臺
“要加強和改善對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是一個全新的提法。這讓我等“自媒體人”松了一口氣。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要加強和改善對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是一個全新的提法。這讓我等“自媒體人”松了一口氣。
2016年1月7日8點50分,我懷著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走進了一個很有象征性的會議室——湖北省委第一會議室。與其他五位“大V”一起,參加了由省委書記等四位常委參加的湖北省網絡界代表人士座談會。原來在通知上說,每個人發言控制在8分鐘。結果書記要求大家放開來談,而且不斷地插話交流,開成了一個新春座談會。平均每個人的發言有半個小時,從9點開到12點15分。四位常委居然一再表示,學到很多。說實話,要不是我這種“大V”的身份,我可能一輩子都進不了這種會議室。
這件事雖然是發生在2016年年初,但其根源絕對是在2015年5月18日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在2015年,對于民主黨派、無黨派、民營企業家、網絡界人士來說,絕對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的統戰工作會議,不僅改了名字,由“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改為“中央統戰工作會議”,而且統戰對象增加了三個:海外歸國人員、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新一代民營企業家。
在這三類人中,留學人員自2000年起就納入統戰工作范圍,此次成為著力點。民營企業家不論年老年少,都應是統戰對象。因此,“要加強和改善對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是一個全新的提法。這讓我等“自媒體人”松了一口氣。
這種新提法的出現,顯然與近幾年中國媒體輿論格局的變化有關。網絡和數字技術裂變式發展,帶來媒體格局的深刻調整和輿論生態的重大變化,新興媒體發展之快、覆蓋之廣超乎想象,對傳統媒體帶來很大沖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將互聯網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自然成為愛國統一戰線急需發展的人群。在習總書記看來,新媒體中的代表人士在“凈化網絡空間、弘揚主旋律等方面展現正能量”,這會大大有助于網絡社會的進步和團結。
對于什么是“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中央統戰部有一個界定,即分為自媒體從業人員與意見領袖。也就是新媒體內容的提供者與管理者。5月份以來,各種類型、各種級別的新媒體代表性人士培訓班與見面會不斷出現。我把2015年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界定為“新統戰思想”的起點,新統戰思想與反腐敗、全面深化改革、傳統文化一起,構成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
我如此關心這件事,也是由于“十年自媒體之路修成正果”。我從2003年至2012年當了十年的全國人大代表。2006年3月在北京開全國人大會時,開始寫“代表葉青的博客”,至今仍會把所發表文章的原稿放在博客上。2010年3月在北京開人代會期間,開始寫微博。至今五大平臺(新浪、騰訊、人民微博、微信、企業E家)上的粉絲超過500萬。
寫正能量的微博微信,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對某些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完善自己的思路,自己是受益者。另一方面,也可以傳播一些創新性的觀點。以“微博之力使企業家提高創新之能”,“拔一毛而利天下”,何樂而不為!最近,人民日報、新浪微博把我評為“全國十大黨政官員微博”,就是一種鼓勵。官員實名微博微信,可能會帶來一些麻煩。但是,與一條重要的資訊給企業家帶來的啟發相比,個人的損失又算得了什么!好在意見領袖已成為統戰對象了。希望中國上上下下的官員要明白這一點,不要把發實名微博的官員當做另類。
網絡編輯: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