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中國食品第一鎮”
在這里,一個家庭,就可以是一個食品生產車間、一個倉庫、一個門店。
責任編輯:呂明合 何海寧 助理編輯:劉文慧
食品安全是中國人最關心的問題,無論是小鎮還是更大的城市,人們對食品監管寄予了更多的期望。
在這里,一個家庭,就可以是一個食品生產車間、一個倉庫、一個門店。
每當不知如何向外鄉人介紹我的家鄉時,我就會問:“你吃過xxx嗎?就是我們那里做的。”
雅士利奶粉、九制陳皮、笑咪咪奶糖……在一般人眼里,這些是超市里食品區常見的商品。但對我來說,每一種食品都指向我長大的那個小鎮。
“話梅味”的家鄉
小鎮有個頭銜,叫“中國食品第一鎮”。對小孩來說,這里也許是格林童話中《糖果屋》的現實版本。雖然這里的屋子不是糕點和糖果做成的,但這里的工廠卻生產著各種膨化食品、糖果、餅干、棒棒冰、肉脯等,連工廠排氣扇里出來的風都是甜絲絲的草莓味、菠蘿味、巧克力味……有一回散步經過一工廠,我近距離觀察,發現排出來的風竟是粉紅色的。
小鎮的食品制造史據說可追溯到唐宋時期。是否那么久遠已難以求證,但在父親的記憶里,計劃經濟時代,村里的國有腌制廠已經生產固體醬油,銷往北方。
甚至,小鎮還生產過可樂。1998年,小鎮的一家涼果生產企業突然做起了可樂生意,還砸下重金聘請成龍為代言人。那陣子,電視里都是成龍的廣告,飯桌上也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