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燒巡邏隊進村記 最嚴秸稈禁燒令下的安徽農村樣本

2015年全縣以每畝地500元的價格租了一千多畝農民的地,用來暫放運出來的秸稈,只有30%拉出去用來發電。

責任編輯:呂明合 何海寧 助理編輯:劉文慧

在2015年,全國各地焚燒秸稈的重災區,幾乎都下達了史上最嚴的禁燒令。 (東方IC/圖)

2015年全縣以每畝地500元的價格租了一千多畝農民的地,用來暫放運出來的秸稈,只有30%拉出去用來發電。

禁燒隊早上七點多起床,先坐到村委會喇叭前,讀一個小時的禁燒政策。白天幫農戶打捆,晚上帶個手電筒繞著村巡邏。

10月份,衛星監測到火點,懷遠縣包集鎮有村民燒秸稈。鎮長3000元秸稈禁燒押金打水漂了。

史上最嚴禁燒令

兩天了,家住安徽懷遠縣褚集鄉池廟村的小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自己的拿手菜燒全雞沒有以前好吃了?

小姑做得一手好菜。幾天之后,她終于想明白,以前好吃,是因為雞肉是用麥稈和柴火慢慢煨出來的。

幾年前,池廟村的一千多戶村民開始燒液化氣,原始的灶臺逐漸被淘汰。小姑家則是2015年剛剛換上液化氣,原先被秸稈包圍、一做飯就把灶房弄得白煙繚繞的灶臺荒廢了,秸稈自然成了無處安放的廢品。

池廟村在懷遠的西邊,村民們常常自嘲自己住在懷遠的“西伯利亞”。村民多種小麥、大豆、玉米,小姑家三口人,有十畝地,姑父在外地打工,小表弟上大學,種地收麥的擔子都落在了小姑的身上。

如今,農莊已經沒有人會親自動手割麥子。收割機“突突突”地駛來,瞬間齊腰深的麥稈連同麥穗進入機器的肚子里后,麥粒留在了機艙,收割機尾部噴出已經碎了的麥稈,三個來回,這片麥田就收割完了。

“麥粒是出來了,剩下的秸稈是個麻煩。”小姑站在一棵歪脖樹下,對面就是自家的地。小姑手向前一指,“看到那片地里黑乎乎的了嗎?以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