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禁燒, 關鍵在供熱補貼 對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專家秦世平

每到夏秋農忙季,亦是秸稈焚燒季。年年禁燒不停,焚燒不止,成了難以破局的問題。

責任編輯:呂明合 何海寧 助理編輯:劉文慧

每到夏秋農忙季,亦是秸稈焚燒季。年年禁燒不停,焚燒不止,成了難以破局的問題。

2015年,從中央到地方對頂風燒桿行為處以重罰。同時在資金補貼、電價、稅收等多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就目前來看,我國每年秸稈產出量維持在8億噸左右,其中可收集量約3億噸。秸稈本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可以以原料化、能源化、飼料等方式綜合利用。

為探尋秸稈綜合利用的出路,南方周末采訪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專家秦世平。他認為,治理秸稈的根本途徑在于找到“疏”的合理方式,應因地制宜地利用秸稈作為生物質能源。

“堵”是下策,“疏”是上策

南方周末:國家2015年治理秸稈,無論在環保部督查還是懲罰機制上做了很多,有什么進展嗎?

秦世平:沒有什么進展。“堵”是暫時的,“疏”才是王道,必須要有出路。秸稈留在地里田頭會影響農民下一季的耕作。

南方周末:每年都會出現秸稈難禁燒的問題,原因是什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