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大院】“故宮設計師有毒” 91歲故宮的數字化嘗試
故宮的數字化,始于2000年。
責任編輯:李曉婷 袁蕾 實習生 張冉婷 楊澤俊
2016年1月17日,故宮端門數字館結束試運行。館內展出了各種數字文物,包括可以動的《寫生珍禽圖》。
2016年故宮博物院91歲了,在它88歲那年,也就是2013年開始做App。陸續出品的App《胤禛美人圖》《紫禁城祥瑞》《韓熙載夜宴圖》,連續3年上榜App Store“中國區年度優秀App”,其中《韓熙載夜宴圖》被評為“中國區2015年度最佳App”。目前,故宮資信部的10人團隊聯合外包設計公司,總共做了7款App,下載總量超過500萬次。
于壯2003年進入故宮,現在是負責故宮App、微博、微信、官網的資信部數字一組的組長。于壯辦公的地方在慈寧宮區,2015年,故宮90周年院慶開放了這個區域,數字一組的辦公室門外從此熱鬧了起來。休息時,于壯喜歡跟游客聊天。一位游客告訴他,他們挺喜歡展品的玻璃櫥柜下方添加的二維碼,掃碼就可以接收藏品圖片和詳細信息。于壯受到鼓舞,準備和同事把相關信息覆蓋到所有展品上。
故宮資信部也跟騰訊合作,把空無一人的實景故宮搬到微信上。用戶可以在故宮里的一百多個點做360度觀察。接下來,于壯開發團隊準備糅合現場定位和語音講解功能,今后只要搖搖手機,附近的寶貝就能“張嘴說話”。
故宮的電子日歷App《每日故宮》,號稱要提供“一個簡單的美”。網友每天只需要十幾二十秒,深入看一件藏品。這也是7款App里下載量最大的,超過100萬次。
故宮的數字化,始于2000年。
越好看的寶貝越難搬上網
2000年故宮建了官方網站。蘇怡2001年大學畢業分配到故宮,參與故宮官網建設。她記得,當時故宮的180萬件藏品,大多還只是文物目錄上的一行小字。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估算,按照故宮現在的展覽空間,即便年年展出的藏品不重樣,展完全部藏品也需要幾百年。要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故宮的所有寶貝,只能先把它們搬到網上。
蘇怡曾經關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推出的兒童版網站。小朋友輸入一個時間和一個位置,網站就能定位到一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