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5年書單

哪本好書陪你度過了2015?

責任編輯:劉小磊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依次為姚大力(復旦大學史地所教授)、陳徒手(《北京青年報》副刊編輯)、章騫(上海美國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劉緒源(《文匯報》編輯)、李俊慧(佛山科技學院經管學院講師)、西閃(作家)、陳克艱(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姚大力 

復旦大學史地所教授

《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鑒》,徐小虎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這是一本帶點顛覆性的書。作者從著名元代“文人畫”大師吳鎮的16件畫作(含五十多幅圖畫)中,“重鑒”出四件真跡。而她對其他那些摹本、仿制本和偽作的深度解析更揭示出,依據某個15世紀下半葉的“畫家甲”冒名繪制的一系列山水畫和竹畫,后世收藏家和鑒賞家所認知的“標準”的吳鎮傳統,其實只是“畫家甲”的風格,它更適宜于明后期的審美情趣。

含蘊于書畫收藏與鑒賞流程中的社會史意義,表明中國美術史研究亟需添補藝術社會學的視角。在藏家、贗品制作者與主流學術圈有意無意的“合謀”下“發明”的大師傳統,很可能是一部“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智者當從中去發掘那些被誤讀、忽略、掩蓋、捏造的重要故事。對“勝利者書寫”的另一種詮釋則是:我是勝利者,所以我說的就是歷史;質疑它,就是虛化、否定和背叛歷史。本書見解在美術史領域內所遭遇的抵拒至少部分來源于這一立場。揆之其它領域,情形亦大略如是。

《以賽亞·伯林與當代中國:自由與多元之間》,劉東、徐向東主編,譯林出版社,2014

伯林在西方早已不再是“熱線”思想家,不過那里還星散著不少堅持對他進行深刻的沉潛式思考的學者。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則讓人覺得似有必要重新認識這匹“跨文化的狐貍”。好在他的著作有十多本已被譯為漢文。對大體翻閱過那些著作的讀者,本書是最適宜的“咖啡伴侶”。它可以幫助你學會如何從伯林才華橫溢、充滿思想張力的發散性議論中勾勒出他的內在思想脈絡:為什么他總是質疑那個“西方哲學的中心論題”,即“只要發現正確的方法,就能揭示關于社會、政治、道德與個人生活的一套根本真理”?理性如何實現它的“狡計”,把它的捍衛者變為“災難的預兆”,又驅使反理性主義的浪漫主義思想家來替“現代自由主義文化”打下基礎?根據“單一而詳盡的總體方案對社會進行重組”,為什么終至于非訴諸“大規模地運用暴力和恐嚇”的手段不可?“積極自由”如何在它的“各種退化版本”中被“歷史性地歪曲為替專制政府”的辯護,從而“最終將自由再次界定為奴役”?

我直到今年才獲讀此書。它的原型,是2011年清華國學院召集的專題討論會上頒發的會議論文集。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伯林的前沿學者們,幾乎沒有一個人完全同意另一個人。如今藉由本書重溫他們當年的論辯,竟覺得它們一點也沒有過時。

《十駕齋養新錄箋注:經史之部》,程羽黑著,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

自寫字靠鍵盤而書法衰歇,電腦檢索愈發達則考證之學愈式微。一個八八年后生身處如許世風做出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