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巖壁上的《西游記》

大足石刻不是以佛教造像為主嗎?然而充滿了世俗風情的大足石刻怎么少得了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各路道教神仙,此文揭開了大足石刻鮮為人知但又極為“貼地”的一面。

責任編輯:楊嘉敏

大足中敖鎮舒成巖道教石刻東岳大帝龕,龕口女神柳葉眉、丹鳳眼,表情溫婉動人,體現出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觀。 (甘霖/圖)

地理版曾經介紹過元代的太原龍山道教全真派石窟,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宋朝的道教石窟——大足石刻。宋代石窟在中國并不多見,目前僅在大足縣有發現。大足石刻不是以佛教造像為主嗎?然而充滿了世俗風情的大足石刻怎么少得了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各路道教神仙,此文揭開了大足石刻鮮為人知但又極為“貼地”的一面。

幼時看《西游記》,讀到豬八戒的故事,八戒官居天蓬元帥,后因得罪嫦娥仙子,被玉帝貶下凡塵,才變成這副模樣,當時便想這天蓬元帥該是何等威武呢?在重慶市大足縣的宋代道教石窟中,我找到了答案,在南山、石門山、峰山寺那些僻靜的山頭,童年神話世界里的千里眼、順風耳、玉皇大帝、東岳大帝也在眼前一一浮現。

南山,寂寥中的華美

蕭易在巴中水寧寺考察。 (袁蓉蓀/圖)

1945年,一支由國學大師楊家駱、顧頡剛、馬衡率領的14人考察隊從陪都重慶來到大足縣,順著一條青石板路走進一個叫寶頂山的地方,眼前是一個雜草密布的洞窟。隊員擰開手電筒,光束照在一個菩薩的臉龐上,她面容清秀,雙目微閉似在沉思,只有花冠上的蜘蛛網與衣飾上厚厚的塵土,暗示著這里是一個塵封已久的佛國。幾天后,考察隊返回重慶,向全國宣布:“大足石刻湮沒千載,此次考察隊的成就,實與發現敦煌相伯仲”“考論其價值,以為可繼云岡、龍門鼎足而三”。

這次發現后,大足石刻作為中國宋代佛教石窟的代表作開始為世人所知,如今更是享譽全球的世界文化遺產??捎姓l能知道,在這片土地上,同樣誕生了中國題材最豐富、雕刻最精良的道教石刻。如今,寶頂山、北山已是游人如梭,而在南山、石門山、石篆山、舒成巖、峰山寺僻靜的山頭,那些道教神靈至今仍不為人所知。

大足縣城的一北一南,分別有北山與南山,如果說北山梵音繚繞,那么南山就是清靜寧謐了。2014年初秋的一個清晨,我來到南山時,狹長的石板路上鋪滿了落葉,踩在上面簌簌作響,一步一步引領著我走向朝拜之路,路的盡頭有個古樸的院落,朱紅色的木門緊鎖,木門的那頭,那些宋朝故事仿佛仍在活靈活現地上演著。

八百多年前的一天,或許也是這樣一個秋日,重慶府大足縣鄉賢何正言與妻子楊氏來到南山,當時的南山也叫廣華山,修篁夾道,古樹參天,山中有座玉皇觀。何正言找到道長,聲稱自己愿意出資開鑿石窟。道長對這位何大官人早有耳聞,在此之前,何正言已在大足各地廣施功德,比如北山多寶佛塔中的第八、第九龕,就是他捐資的。何正言生活的南宋,老百姓既信道,也信佛,佛道諸神一同庇護著蕓蕓眾生。

何正言捐資的這龕,就是南山第4號“三清古洞”,高391厘米,寬508厘米,深558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Emma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