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經歷的親人癌癥

我講述這個故事,是為醫治自己,是為了面對我尚無法理解的事物,也是為了給自己鋪一條回家的路。人們常說沒有什么可以“感同身受”,但我有一次聽到采訪對象對癌癥親人離世的悲痛描述時,整個身體都在顫抖。

責任編輯:呂明合 何海寧 助理編輯:劉文慧

(勾犇/圖)

專題按

時光飛逝,驟如激流。

在過去的一年,我們曾報道過令人窒息的霧霾、形跡可疑的疫苗、大大小小骯臟的食品加工廠……

而在新年來臨、萬物甦醒的時刻,我們選擇放下這一切,選擇回家,回到我們最初出發的地方。

向西、向南、向北、向東,……對腳下土地的閱讀,始終是我們的精神原鄉。

在看來尚算平靜的小鎮里,在寂靜荒漠的北方之城,在時而閃電時而寧靜的廣袤天空下,返鄉的路上,我們看到,并感知著親人們過去一年的經歷之痛。

老吾老,幼吾幼,此刻,我們不是超離塵世的記錄者,我們是你身邊最普普通通的鄰人,講述自己的故事。

我們是三線城市市民的女兒,曾親歷喪親至痛,有著抑郁癥的親人;我們是城市醫師的孩子,卻依然需要打開手機,求助互聯網尋找更優質的醫療資源;我們是來自“食品第一鎮”的鄉村青年,從小到大,每天都能聞到制造涼果的“話梅甜”……

朽木腐草終將被點燃。我們也看到,秸稈點起的濃煙,田野依然如故;我們亦看到,北方之城漫長的新護城河,這樣的故事,依然在中國的土地上上演。

卑微的個體生命體驗,折射的是時代變遷,是家國命運。

傷疤是靈魂的路標。過去的一年,我們懷著鄉愁,四處尋找家園。

對更美好世界的夢想,依然駐留我們心頭。

2016,我們慶幸希望尚在。

新的一年,我們看到了新技術的發展,免疫療法的出現,癌癥將有可能變為慢性??;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則改變了醫療資源的二次分配;新醫改依然穩步推進,新的一年將成為攻堅之年;而環境領域的治理,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并未有任何放松的跡象……

變革終將勢不可擋。它們如水,奔騰而下,掛出一道瀑布,化為湍流,終成大河。

而我們所做的,就是“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魯迅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