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要想漲工資,得哄人當老板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決策層有可能出臺一些欠周全政策甚至法律,但只要有反思與糾錯的機制存在并良好運作,不良后果是可以管控的。
責任編輯:陳愷辰 代忘 蔡軍劍 實習生 胡閑鶴
一句話的分量有多大?孔子有一言興邦之說。2016年2月19日,財長樓繼偉稱:“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的保護嚴重不足,在立法和司法層面上都有體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最終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而且現在越看越明顯,倒霉的是勞動者。”這一批評擲地有聲,引發諸多回響。
樓認為:“經濟增長來自于生產要素的投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亞洲生產力組織APO的測算,1980-2012年,中日美韓,40%、34%、43%和35%。我們和日本是比較高的,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比較高的時候,來自于要素的增長和生產率的提高。”
其實,樓不是第一次說這樣的話了。2015年4月,樓做了題為《中高速增長的可能性及實現途徑》的講演,稱“2007年是一個拐點,從這一年開始,工資的增長高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