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茶座】民科無害,但莫鼓勵

“民科”也談不上有害,頂多是癡迷于“理論創新”,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甚至累及家人,但社會危害性是沒有的。

責任編輯:陳愷辰 代忘 蔡軍劍 實習生 胡閑鶴

若有人當眾宣布,自己一輩子的夢想,就是騎自行車登上月球,讓世人膜拜敬仰自己,該當如何?恐怕再心存寬容的人,也會對此等人嗤之以鼻。若此時仍有人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大抵也是會被群眾噴個體無完膚的。

然而網絡的世界是神奇的,有人換個說法講出來,機緣巧合被包裝了一下,竟然引來附和者無數。

這個機緣,就是2016年情人節期間美國科學家宣布首度探測到引力波。這在科學界,可謂爆炸性的大發現。有微博號于是借題爆料,刊出奇文一篇《5年前節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賓嘲諷,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說五年前《非你莫屬》欄目上,便有初中學歷的郭姓工人提出引力波,但當時卻被嘉賓嘲諷,含恨離場,更表示節目嘉賓們“欠他一個道歉”云云。因自覺諾貝爾物理學獎非他莫屬,此人自號“諾貝爾哥”。

引力波對物理學家來說,完全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大約百年前,真正的諾貝爾哥愛因斯坦首提引力波的預測,干這個“諾貝爾哥”底事?探測引力波的工作,從1960年代就開始了。而引力波更是科幻小說影視作品中頻繁被借用的概念。若是如諾貝爾哥那樣,在一堆毫無邏輯,生拉硬套的概念中,提了提引力波的名頭,便值得嘉賓們“欠一個道歉”,那么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就應該得諾貝爾獎了。

科學發展到今天,知識的專業性非常地強,分類也極細。高中分科,一兩年下來,文科的同學,便不甚明白理科同學所念的內容了,遑論相對論中的前沿理論。當然,即使非專業出身的人,只要理解力尚可,如果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學習系統的專業知識,也是可以入科學的門道的,只是非常不易罷了。

一個初中畢業生,沒有也不愿花精力去受系統的科學訓練,甚至不了解基本的物理學知識。只是知道一些高大上的名詞,和一點科普讀物中的皮毛,便想要超越當代物理學,比想騎自行車上月球還離譜,被稱為“民科”恰如其分。

“民科”動輒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或證偽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推翻了熱力學基本定律,或發現了世界的終極奧秘。這類人,在中科院與北大清華門口一抓一大把。等而下之的有“水變油”“永動機”“冷聚變”等狂想。

“民科”也談不上有害,頂多是癡迷于“理論創新”,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甚至累及家人,但社會危害性是沒有的。

有些“民科”既可憐又可笑,去名校找名教授兜售自己的理論,如果被拒之門外,就說人家有眼不識金鑲玉;如果接上話被駁斥了,就說人家妒賢嫉能、打壓理論創新;如果接上話,而對方對自己的一番名詞堆砌無語了,就說人家層次太低、水平不過爾爾。“民科”若受鼓勵,就更來勁了。因此,《非你莫屬》本不應給“諾貝爾哥”提供舞臺;在把人請來之后,主持人與嘉賓把他當猴耍也屬失德。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