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因貧致病、因病返貧

許多塵肺家庭不堪重負甚至傾家蕩產,陷入了“因貧致病、因病致貧”的惡性循環。

責任編輯:呂宗恕 蘇永通 實習生 張小蓮 舒婷

三期重度塵肺病人朱賢圣已經離不開氧氣。 (王瑞鋒/圖)

在安化,想過好日子才下井挖煤的農民最終不少人得了塵肺病,日子過得還不如以前。

至2014年底,安化縣共有貧困戶44960戶,其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農戶18883戶,占總數的42%。

許多塵肺家庭不堪重負甚至傾家蕩產,陷入了“因貧致病、因病致貧”的惡性循環。

每一口呼吸,都像是一次告別。步履蹣跚,大口喘著粗氣,47歲的農民朱賢圣看起來已經是一個老人了,他把自己從床邊慢慢挪到沙發上,將一根軟管塞進鼻孔,軟管另一端連接著一個氧氣袋。

吸進一口氣,他的喉嚨發出滋滋的聲響,再呼出一口,肚子里就發出咕嚕咕嚕的叫聲。他的肺壞掉了。

三十年前,和清塘鎮上的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朱賢圣渴求擺脫貧困、改變命運,唯一的捷徑便是到煤礦下井挖煤。勤勞致富,他相信這句老話,不認命。

然而,井下挖煤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完全暴露在黑色的粉塵之中。八年前,渾身乏力的朱賢圣被檢查出患有塵肺病,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整個家庭陷入困頓。這是一種無法逆轉的病癥,朱賢圣只能靠氧氣袋維持生命。

粗放無序的經濟發展模式最終陷入死循環。塵肺病逐步在湖南安化這座國家級貧困縣爆發,原本希望通過勤勞致富的人們因疾病再次回到貧困的世界里。

塵肺病患者的數目并不在少數。據公益組織大愛清塵統計,截至2015年底,僅在6.3萬人口的湖南省安化縣清塘鎮,塵肺病人就多達3000人。

如何幫助塵肺病人徹底擺脫貧困,是安化縣面臨的一道考驗,同時對未來經濟發展模式具有借鑒意義。

“得病返貧的,都是最勤快的人”

朱賢圣窮怕了。19歲那年,他娶了比自己小三歲的胡愛君,婚房是一棟祖傳的木房子,四面漏風屋頂漏雨。他希望過上好日子,夢想著能蓋一棟磚瓦房?;楹蟛粠滋?,朱賢圣和父親、弟弟三人一起到鄰村的小煤礦下井挖煤。

距離安化縣城一百多公里的清塘鎮地處山區,山地面積多達64%,耕地稀少,煤炭資源十分豐富。下井挖煤,成為年輕人改善生活的捷徑。“山里的男人,沒有沒下過井的。二三十年前,下井一個月就能掙一百多,也不拖欠工錢,比種地強多了。”朱賢圣說。

朱賢圣相信勤能致富。終于在1997年,他用挖了十年煤攢下的積蓄,蓋了一棟兩層的磚瓦毛坯房。不用種地,清塘鎮家家戶戶的日子也有了改觀。

到了2001年,每次下井朱賢圣都感覺渾身乏力,呼吸艱難,他不得不放棄挖煤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到廣東東莞打工,扛水泥。渾身乏力、呼吸不暢,這種“怪病”開始在鎮上流傳。

最早被發現怪病的是八里潭村的劉呈句。這個精壯的男人在1997年發現自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