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見聞】“煤二代”的逝水年華
“煤二代”的好日子到頭了,但又很難離開體制。雖然還不到30歲,但好似已經經歷了一個再難回頭的時代。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劉曉杰 謝菲 朱麗惠
編者按:在甘肅某地,一位父親春節時仍在四處貸款,這個小生意人嘗試了種種管道,仍無法貸到急需的資金。政府大力推動普惠金融,正是要讓這樣的小生意人不再遭遇制度性歧視。
當供給側改革這個術語廣為人知時,也許山西省會城市的“煤二代”能真正體會其中的含義。隨著“黑金”褪色,國有煤炭集團風光不再,身處其中的人們正在挺過難關。
在豫北平原,一個農村創業者正在籌劃一個大葡萄園計劃。而他面對的麻煩則是,要和12戶人家談判,才能租下一整塊二十多畝的土地。在政府鼓勵農村土地流轉的背景下,很多決心吃螃蟹的鄉村能人都對未來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這是猴年春節后,南方周末經濟板塊照例推出的記者回鄉見聞。和往年一樣,這是記者們一年一度觀察微觀中國的好時機。
宏大敘事常常遮蔽個體感受。如果你踏上熟悉的故鄉土地,看到身邊人們的命運轉折,聽到他們在談論樓市、股市和貸款,你就能感受到中國宏觀經濟的每一絲律動之于普通人的意義。
“煤二代”的好日子到頭了,但又很難離開體制。雖然還不到30歲,但好似已經經歷了一個再難回頭的時代。
因煤而富
因為煤炭,我的家鄉——山西太原趕上了歷史快車,成為改革開放后較早發展起來的省會城市。然而,我們這一代人,雖然還不到30歲,但好似已經歷了一個再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