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綠色公號年度報告朋友圈里的中國環保部門
2015年6月,環保部開通了微博、微信公眾號,各級環保部門亦涉足新媒體,以履社會溝通之責。而通觀2015年,這些新媒體“新兵”表現不乏亮點,但吐槽點也不少。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15年6月,環保部開通了微博、微信公眾號,各級環保部門亦涉足新媒體,以履社會溝通之責。
2015年6月,環保部開通了微博、微信公眾號,各級環保部門亦涉足新媒體,以履社會溝通之責。而通觀2015年,這些新媒體“新兵”表現不乏亮點,但吐槽點也不少。南方周末記者梳理并分析了2015年微信平臺上綠色公眾號的表現,以甄政務信息公開之得失,亦窺綠色新媒體的整體特征與趨勢。
如果從微信公眾號平臺上觀察中國環保輿情,2015年的關鍵詞是空氣、自然、天津港爆炸和環評。
這是南方周末記者對全國625個綠色公號(指環保生態類微信公眾號)的統計分析所得。2015年,這625個綠色公號共發布了16.54萬篇文章,涵蓋了從官方到民間的所有綠色資訊。如果你一個人將它們全部看完,相當于一篇不落地閱讀整整60年的南方周末報紙。
包括11篇閱讀數過10萬的文章,綠色公號在2015年共獲得了5123.7萬次閱讀,59.3萬個贊。然而,60%的綠色公號平均閱讀數小于110次。半億閱讀數并不意味著綠色資訊的整體繁榮。
“勞模多”,“尖子”少
綠色公號分為省部級和市縣級的環保部門政務公號、媒體、企業、環保組織、高校院系和環協等五大類,其中市縣級政務公號最多,為181個,省部級則最少,為18個。
雖然公號數目較多的市縣級政務、企業綠色公號發布的文章數目也較多,分別占到32.4%和24.8%,但在總閱讀數中被媒體公號搶了風頭:占到公號總數目8.2%的媒體公號貢獻了一半以上(51.7%)的閱讀量,也獲得了最多的贊。
2015年共有249個工作日,625個公號中共有48個公號的發布次數超過249天,節假日也發布內容,可謂“勞模”。其中,“勞模”最多的是省部級綠色政務公號,“山東環境”和“京環之聲”(北京市環保局官方公號)365天每天都發布文章。“山東環境”在2015年共發送了2767篇文章,平均每日發布7.6篇文章,位于所有綠色公號之首。
然而總體而言,綠色公號的文章多而不火。
全年16.54萬篇文章,平均閱讀數只有310次。625個公號中,60%平均閱讀數小于110次,意味著一個綠色公號的平均閱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