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海歸醫生的“醫改夢”
一群加盟港大醫院的海歸醫生對號販子、紅包頗感意外,因為這些“潛規則”在國外的醫療機構難覓蹤跡。
責任編輯:呂宗恕
朱知梅
一群加盟港大醫院的海歸醫生對號販子、紅包頗感意外,因為這些“潛規則”在國外的醫療機構難覓蹤跡。
衡量一家公立醫院成功與否,絕不能以是否賺錢和賺多少錢為標準。好的醫院遲早會賺錢,但賺錢的醫院未必是好醫院。
一名曾經參加過英國女王晚宴的華裔醫生朱知梅,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在一家醫院一呆三年多。他究竟為了什么?
答案是,他對中國醫療改革的濃厚興趣以及能夠參與其中的自豪感。
朱知梅,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港大醫院”)前內科主管(相當于中國醫院的大內科主任)、一位喜歡接受挑戰的62歲血液科醫生。
自2009年開始,中國政府啟動新一輪醫改,承諾在2020年前為13.9億人民實現全民平等就醫和醫療覆蓋。朱知梅將這項工作形容為“修建一座新的長城”。
不同的是,歷史上的長城是為了抵御來自北方的侵略者,而現在修建這座“長城”的目的則是放眼世界,迎接醫改新觀點和改革。
“號販子”
朱知梅原來所服務的英國醫院是國家健康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NHS)的組成部分。在NHS中,家庭醫生充當病人“守門人”角色。“英國的家庭醫生‘守門’守的非常好,絕大部分疾病都可以通過家庭醫生看好,沒必要到大醫院去看。”朱知梅說,“所以也不可能有‘號販子’”。
朱知梅所服務的港大醫院也不存在“號販子”。這家醫院于2012年7月1日成立,是深圳市政府與香港大學合作的產物。醫院由市政府投資,由香港方面負責管理。作為一家年輕醫院,就門診量而言,港大醫院比深圳市人民醫院等傳統大醫院要少很多。
三年前,作為港大校友的朱知梅接到母校邀請,讓其擔任港大醫院內科主管。他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于是欣然應允。用他的話說,來深圳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專心做事“來改變一些人”,特別是年輕醫生。
像朱知梅這樣由香港大學派駐并委任重任的海外醫生,在港大醫院有百余名。
和很多醫院一樣,在港大醫院看病需要先預約掛號,按預約時段看病。不同的是,該院推行“先全科、后???rdquo;的就醫模式,鼓勵病人先看該院的“家庭醫學全科門診”,如果全科醫生覺得有必要,再建議去看??漆t生。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借鑒NHS模式。
就在港大醫院開業后一個月,英國人將他們引以為傲的NHS搬上了倫敦奧運會開幕式。
到港大醫院工作不久,朱知梅就發現中國的病人跟英國的很不一樣。比如,習慣于不惜代價去大醫院、找名醫?,F在,他已經能夠理解“號販子”的存在。“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