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為何總是“產能過?!?
自2003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堅決遏制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892號文件,“去產能”就伴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年年被提及。
責任編輯:馮禹丁
2015年,是中國鋼鐵行業的一個拐點。中國鋼鐵協會2016年2月15日發布報告稱,2015年全國粗鋼產量8.04億噸,同比下降2.3%,是近3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鋼材實際消費量6.64億噸,同比下降5.4%,為1996年來首次下降。
即便如此,中國的粗鋼產量仍占全球的一半——49.54%。
從2013年開始,鋼鐵行業進入新一輪“去產能”過程。這個詞在鋼鐵行業并不新鮮。自2003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堅決遏制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892號文件,“去產能”就伴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年年被提及。
在鋼鐵大省河北,鋼鐵產業的發展可追溯至新中國成立前就有的唐鋼和宣化鋼鐵。1980年代,一些地市縣成立了自己的鋼企,如津西。1992年后,鄉鎮企業慢慢發展起來,后轉化成民營企業。
2015年停產的松汀鋼鐵,當年是唐山七家國有鋼企之一,有2000工人。1999年全國鋼鐵行業虧損,它第一個倒下。
后來,兩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