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在推理小說里,供奉著人性
為何東野圭吾突然就火起來了?
資料圖:東野圭吾
“我認為不可以輕率地判斷人性是善良的還是丑陋的……我一直認為人性應該是美好的,只是因為很多無可奈何的原因,人們才會做出一些無可奈何的事情。”
“知道”(nz_zhidao)帶你去探尋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神秘的內心世界。
導演賈樟柯開始“不文藝”了,2月底,賈樟柯宣布將會在2016年監制電影《悖論13》。無獨有偶,拍完電影《左耳》后,由演員轉型做導演的蘇有朋表示,將翻拍中國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萬達影業與香港英皇娛樂也準備在2017年開機《解憂雜貨店》。
如果你是一坨推理小說迷,那你絕對知道——以上這些作品均出自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之手。
據亞馬遜發布的2015圖書排行榜重慶榜榜單顯示,東野圭吾的長篇懸疑小說《解憂雜貨店》位列榜首,而東野也成為該榜單上暢銷圖書作家榜首。自2007年底進入中國以來的10年里,東野圭吾的作品已出版67部,銷量近800萬冊,其中《白夜行》《解憂雜貨店》銷量均超過百萬冊。
僅在中國,東野圭吾的單冊作品版稅預付金由2008年前的1萬元人民幣飆升至2012年的100萬人民幣。為何東野圭吾突然就火起來了?
談及這個問題,還得從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史說起。“推理小說”一詞的使用最早源于二十世紀中期的日本。在日本,“偵探”和“推理”本為同一意思,后來因日本文字改革,“偵”字被廢止,文學界才用推理小說取代偵探小說。雖然推理小說的歷史早有淵源,但是一直到愛倫·坡1841年發表《莫格街謀殺案》,推理小說的發展歷史才真正展開。
可以說,推理小說共歷經了三個繁榮的時代:首先是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