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別報道】“未來5年是關鍵的改革時間窗口” 訪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
目前,消費稅已經在考慮,最近兩年將會啟動。房地產稅現在暫緩了,下一階段應當適時考慮。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劉曉杰 謝菲
全國政協委員賈康。
未來房地產稅有可能成為地方政府一個主力收入來源,除此之外,還有資源稅。消費稅中的一部分會推到銷售環節給地方,這些都會成為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來源。目前,消費稅已經在考慮,最近兩年將會啟動。房地產稅現在暫緩了,下一階段應當適時考慮。
真正降低企業負擔,除了財稅政策支持,更多要從稅外綜合成本方面考慮,比如社保的“五險一金”,還有各種部門的收費,各種隱性因素,比如企業不得不打點疏通關系等造成的綜合成本。至于“五險一金”降低的空間,共識已經形成,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具體方案。
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首次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也先后5次闡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3月5日,南方周末在兩會間歇,就當下財稅改革熱點問題,獨家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他是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前所長,一直致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
南方周末:隨著預算法的落實,各級政府的土地儲備機構、城投公司等要與政府分離,轉為企業,各級城投公司等其他機構一律不得再從事新增土地儲備工作,同時土地儲備機構也不得開展城建、保障房建設等事務。這項改革是否意味著政府以后不能再搞“土地財政”了?城投公司的現有債務是否會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
賈康:從面上來看,地方政府也不都是靠“土地財政”過日子,全國70%的地方財政土地批租收入發生在沿海中心城市。這項改革并不是意味著地方完全不搞“土地財政”了,而是與“土地財政”相關的融資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