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指望靈感,還是要靠汗水” ——“創造性思維”的三個迷信
“創造性思維”現在已經被一些教育思想家給徹底庸俗化了。這些教育思想家把創造力歸結于“能想”,能產生奇思妙想,只關注這個想法是不是夠新穎,而不關注這個想法有沒有道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悲觀的人認為創造性根本就不能用常理解釋,它可能是上天對幸運者的恩賜,浴缸中的阿基米德得到了天使的親吻,一般人想學也學不會。
“創造性思維”現在已經被一些教育思想家給徹底庸俗化了。這些教育思想家把創造力歸結于“能想”,能產生奇思妙想,只關注這個想法是不是夠新穎,而不關注這個想法有沒有道理。他們心目中的學術界存在著各種條條框框乃至“禁區”,他們以為職業選手都畏首畏尾不敢動作,只有天性未泯的孩子們才能趟出一條血路。
現在還有誰敢不重視創造性思維呢?從總理講話到小學生家長會,從官方媒體到微信朋友圈,今日中國就算還沒到“全民創新”的高境界,至少也是“全民談創新”。如果有些話題還有爭議甚至禁忌的話,面對創新我們則無比寬容:這可是一個高中生寫個手機聊天應用都有可能賣幾十億美元的時代。
創新,寧有種乎?手機應用根本不能滿足我們的想象力需求,中國有很多人想玩更大的。憑什么初中學歷的“諾貝爾哥”郭英森就不能發現引力波?憑什么農民就不能在自家后院制造飛碟?憑什么退休工會干部就不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就算他們都失敗了,我們難道不應該對這種創新精神加以鼓勵嗎?
如果你想辦點實事,而不僅僅是想展示自己寬容姿態的話,你就不應該鼓勵這種來自民間的高調創新。這不是創新,這是行為藝術。這不是生產知識,這是擺姿勢。“創新”成了文化符號,人們根本不理解“創造性思維”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就已經對其過度崇拜。
以我之見,人們對“創造性思維”的認識有三個謬誤,甚至可以說是迷信:
1.我們以為創新行為的最關鍵一步,是某個絕妙的想法——也就是靈感。
2.我們以為靈感非常難得。
3.我們以為越是離奇,越能打破禁忌;越大膽的想法,越值錢。
我想談談真正的創造性思維是什么樣的。
尤里卡時刻
我曾經收到美國物理學會寄來的一張明信片,畫面上是一個裝滿水的浴缸,而有一些水濺到了浴缸之外。明信片上寫著:阿基米德洗澡的時候想出了怎么測量體積,你的尤里卡時刻在哪里?
據說阿基米德曾受命判斷一個王冠的比重,可是他不知道怎么精確計算王冠的體積。阿基米德一邊想著這個問題一邊去公共浴池洗澡,他一入浴缸,水正好溢出來——在這電光火石的一剎那,阿基米德福至心靈:王冠的體積就是王冠排出的水的體積!想到這里阿基米德大喊數聲“Eureka!”
尤里卡,這個古希臘單詞的意思是“我發現了”。從此凡是只能用神秘靈感來解釋的重大發現就不只叫“發現”了,叫“尤里卡時刻”。
牛頓因為看到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魏格納偶然看世界地圖注意到南北美洲和歐亞大陸海岸線相似,提出板塊漂移學說。門捷列夫夢見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個說法是他夢見一張張的撲克牌被放進一個大表中——醒來制成元素周期表。尤里卡時刻,真是人類歷史中最美好的瞬間啊。
這就是我們對“創造性思維”的傳統認識。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神秘的思維。悲觀的人認為創造性根本就不能用常理解釋,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