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樣中國人的規矩”徐皓峰要找回的武林
以前中國是人情社會,不撕破臉皮把事兒辦了,是能人。
責任編輯:朱曉佳 實習生 王逸凡 潘婷婷
徐皓峰在示范拉弓,在他看來,一個人一拉弓,拉弓的姿勢和狀態就能一下子顯示出他的武功,弓箭也是古時士大夫修身治國的基礎必修課。
以前中國是人情社會,不撕破臉皮把事兒辦了,是能人。
徐皓峰的電影票房連續不賣座,但還是有人愿意出資,把他的電影第三次投向院線。
2016年3月即將要上映的,是早在2012年就在羅馬電影節上首映過的電影《箭士柳白猿》。2014年,該片曾在東京電影節展映,日本電影導演協會前主席山田洋次看完,在中國導演聯誼會上感嘆:“中國已經能拍出《箭士柳白猿》這樣的電影了。”
徐皓峰的上一部院線電影《師父》2015年上映時,監制張黎與他對賭:票房1.5億元起,每多1000萬,徐皓峰要給張黎100塊,反之,每少1000萬,張黎給徐皓峰100塊。結果,電影只賣了5400多萬元,徐皓峰因此賺了1000塊。
2016年3月3日,徐皓峰到中國傳媒大學參加對談,有記者問到《箭士柳白猿》的票房前景時,徐皓峰回答:“不好預期。”此前,他曾表示《箭士柳白猿》有一定的觀影門檻:以往武俠電影中使用過的橋段,他一概省略,只留下他在武俠類型片之上嘗試的新變化。
現場有觀眾問徐皓峰:“中國動作電影應該堅守什么”。徐皓峰說:“中國電影在一開始,就向世界輸出不同價值觀,我希望我們能把這個東西找回來。”他的尋找,從2010年就開始了。
“真會打架了”
在拍武俠電影之前,徐皓峰做過三十多年的“書生”。作為“書生”,他讀《大成捷要》《不動明王咒》和《猶大福音》,寫過四部頗為別致的長篇武俠小說,也扎扎實實為幾位民國武人做過口述歷史。他也習武,正是這些經驗,讓徐皓峰一直覺得,武打片的人物不應該在空中飛來飛去,他決心“培養一個中國大陸的人”,來“真打”。
2010年,徐皓峰為電影《倭寇的蹤跡》尋找男主角。因為一直想要“做一部膠片電影的男主角”,青年演員宋洋果斷去試了戲。
因為太像“臺灣偶像”,宋洋被否了。經紀人不甘心,寄去宋洋在《大明嬪妃》中的打戲片段。片中,宋洋“粘著胡子,很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