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在做教育,這是在賣東西”上海一老師揭教育培訓市場亂象
教育培訓機構的名師有些是由剛畢業的、缺乏經驗的大學生包裝而成,所謂的市重點名師更是虛假的廣告詞。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盧世博
有些是由剛畢業的、缺乏經驗的大學生包裝而成,所謂的市重點名師更是虛假的廣告詞。
一旦繳費,想退費十分困難。
教育培訓機構不靠譜與有些家長也有關系,說嚴重一點也是幫兇。
王蕊,30歲。上海某高中數學老師,教齡七年,曾帶過三年的畢業班。執教之外,他先后在“樂榮教育”等多家教育培訓機構當過培訓老師。深諳培訓市場亂象的他,在“3·15”前夕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據王蕊介紹,“大多培訓機構并不具有教育培訓資質”,“老師資質依靠包裝欺騙”,即便如此,這個市場至今仍生意火爆。
2008年我大學畢業,在考教師資格證的間隙,我進入“樂榮教育”教育輔導機構從事一對一教課。“樂榮”在上海有四個教學點,每個教學點約有20名輔導老師。當時在上海,像它一樣的教育培訓機構非常多。
那是教育培訓機構的“黃金時期”。雖然從那時到現在,它的風光程度在衰弱,但其行業內的問題卻一直沒有消解,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讓我首先感到“很震撼”,是在我看到學生課時費的時候:400-800元一節課,一節課兩個小時。這在當年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我原本以為我會因此獲得比較高的工資,實則不然。這400塊的課時費里,分配給我的約只有100元。我的工資是這樣計算的:底薪3000元,但有條件,需每周上不少于12節課。除此之外,我可拿課時提成。為了獲得保底的底薪,我需要不斷的上課。
我記得當時的教學環境,就是一個一個的格子間,隔音效果很差,空氣也不流通。我坐在格子間的一個位子上,面前的學生像流水線一樣經過,以致讓我沒有時間,也無法靜下心來備課。自然,教學質量我也沒有信心保障。
我不是個例,整個機構里的每一位老師都是這樣的。
其次,老師的質量良莠不齊。有些是由剛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