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經驗的好萊塢 20年經驗的韓國10年經驗的中國 中國CG離“到位”還有多遠
做像樣的特效電影,要投資的不光是錢,還有時間。但在中國:“我要最快的節奏,錢可以給你兩三倍?!薄@也是中國和好萊塢最大的區別。
責任編輯:李宏宇 朱曉佳 實習生 王逸凡 潘婷婷 楊澤俊
特效的概念圖不能太草,要能看清天氣、光線,以及物體間的相對位置和比例。圖為《三打白骨精》的“云海西國”市場概念圖。
好萊塢是三個人同時做一件事,中國是一個人同時做三件事。
韓國人遇到新問題,有專人研發新軟件。夢工場開發了自己的軟件,以至于:中國用的還是手削鉛筆,夢工場早用上了自動鉛筆。
做像樣的特效電影,要投資的不光是錢,還有時間。但在中國:“我要最快的節奏,錢可以給你兩三倍。”——這也是中國和好萊塢最大的區別。
講述中國經典故事的電影《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嚴格意義上并不是中國造——它的特效設計來自中、韓、日三國,特效化妝則交給了美國的公司。
“三打”中的三女妖,設計靈感來自《山海經》。美術總監傅鶇畫了一版草圖,發給美國洛杉磯的一家公司——他們將為演員做特效化妝。
第二天,對方就回了郵件,把草圖里箭豬妖身上零星的刺改為渾身密布。
“你看這樣行不行?”對方問。“太好了!”傅鶇回復。修改后的效果表現力更強。
洛杉磯來信提了更多更細的問題:箭豬妖的刺該有多粗、多尖?上面該有什么樣的紋路?蛇妖的表皮應該是什么顏色?冒著油、反著光好,還是啞光好?他們甚至在人身上畫了草樣給傅鶇參考。最終呈現在大屏幕上的三妖,細節繁復,活靈活現,即便在著力最多、最搶眼的白骨精旁邊,也讓人無法忽視。
傅鶇的太太是美國人,傅鶇老聽她抱怨,中國電影沒法看,從道具,到場景,到特效,都假。
傅鶇也是《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的美術總監。“大鬧”票房超過10億,是2014年的票房季軍,可是攔不住“特效只值五毛錢”的惡評——御馬監平板得像是卡通場景:御馬都長一個模樣且動作劃一;蟠桃園里的蟠桃,泛著不自然的粉紅色,像塑料道具……
“軟件就是那些,技術上也沒有區別,”電影后期特效公司Base FX的合成師劉夢很肯定地說,“為什么特效水平提不上去?因為沒有一直往細了做。”劉夢做了8年特效,2014年參與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后期制作。
做細需要時間。“大鬧”全片的特效只用了四個月,而Lily Ng負責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光是飛船在沙漠里陷落的一個鏡頭,后期就做了六個月。“好萊塢的魔幻電影,制作周期通常是1到3年。”這位Base FX的制片人介紹。
大制作的中國魔幻電影,除了舍得花錢,漸漸也舍得在特效上花時間了:《捉妖記》準備了四年,《尋龍訣》是18個月。“三打”的制作周期也延長至11個月。
這些電影的特效,在網友口中,也終于從“五毛錢”漲到“一塊錢”乃至“五塊錢”。
但對投資商來說,這門生意不怎么值當。有人會問:“你花那么多錢,把這個做得這么好,對票房有多大幫助?”
“可能是沒有幫助。有些制作上很簡陋的電影,并不影響拿多少億的票房。”傅鶇身在紐約,在電話那頭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但是你堂堂的中國電影,是不是要做出精致的東西,拿出像《冰與火之歌》那樣的東西來?你就應該做得到位,如果不到位,你就什么都不是。”
細節別摳一摳都是事兒
在動用“高科技&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