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海巖之“玩物喪志”
馬未都認為自己是“文人”,為收藏而“布道”,而海巖有商人身份,會看到更多令他失望的事情。
責任編輯:李曉婷 李宏宇 實習生 王逸凡 潘婷婷 楊澤俊
海巖主要收藏黃花梨,因為“這種木材沒有了”。
海巖收藏家具,是受了馬未都的建議。那時候,馬未都不出名,海巖出名。
馬未都認為自己是“文人”,為收藏而“布道”,而海巖有商人身份,會看到更多令他失望的事情。
兩個大院子弟,歷經社會變遷,理想逐漸破滅。收藏,能給他們慰藉。
作家海巖不寫小說了。他已經多年沒進電影院,也不看電視劇、讀小說。
兒子侶皓喆導演的穿越劇《太子妃升職記》收視飄紅,海巖一點兒沒看。交流創作心得,海巖告訴兒子,不必在意外界評論:“你著這急干嘛?”
小說《便衣警察》在1985年出版后,海巖一炮走紅?,F在,他坦陳《便衣警察》的時代“翻篇了”,不過仍為自己的成績而自豪。“在中國大陸以個人的名字命名的,什么‘海巖劇’、‘巖男郎’、‘巖女郎’,只有我一個人,是吧?”海巖問南方周末記者。
除了作家,海巖還有好幾重身份:錦江集團董事、設計師、大學老師和收藏家。不過,他跟哪個圈子都往來不多。他留著微博賬號潛水,也隔三差五地更新,曬家具和文玩。他說自己的收藏不過是“玩物喪志”。
那些藏品,大多收納陳列于自己的櫚園黃花梨藝術館。海巖偶爾去一趟,往往是帶去朋友參觀。櫚園在北京順義,原先是一處倒閉的養豬場。大約2000年,海巖和幾位同事租下那里,一分為五,各自建房。當時,在郊區租房、蓋房是種時尚。
2002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