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中國留守兒童報告】湖北:從解決溫飽到心理矯正 免費午餐第一縣的攻心難題
“5+2=0”被教育界認可,其含義是:如果兩天的家庭教育缺失,那么五天的學校教育也沒有太大意義。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其作用老師和志愿者無法代替。
責任編輯:蘇永通 呂宗恕 李楠 馮飛 何海寧 朱又可 馮翔 戴志勇
山西呂梁嵐縣王獅鄉敦厚中心小學,陳丹,10歲,她和奶奶在一貧如洗的家里,父親殘障,母親離家出走。
留守兒童對父母有恨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放棄了對父母關愛的期待。
“5+2=0”被教育界認可,其含義是:如果兩天的家庭教育缺失,那么五天的學校教育也沒有太大意義。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其作用老師和志愿者無法代替。
至今還未開通高速公路的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因全縣推行免費午餐,被稱為“湖北省免費午餐第一縣”,一度成為全國媒體關注的焦點。2011年11月,免費午餐發起人鄧飛與鶴峰縣達成協議,雙方合作推廣免費午餐項目。2012年年底,鶴峰43所小學統一開餐。
作為政府部門與社會力量成功合作的范本,鶴峰僅用三年時間就解決了全縣近萬名留守兒童基本的溫飽問題。
但故事還沒有結束。
關愛留守兒童問題的實踐者們發現,跟溫飽問題同樣需要各方重視并努力解決的,還有留守兒童在普遍缺少父母關愛的背景之下,日漸凸顯出來的心理行為失范問題。
嗅覺靈敏的當地教育系統人士嘗試把留守兒童的媽媽們從外地接回家。然而,這個武陵山腹地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留不住她們。
“我恨爸爸媽媽”
2015年秋天,鶴峰縣教育局組織人員在鄉鎮學校舉辦女童關愛公開課。根據安排,參加上課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
公開課上,當地教育局負責學生資助工作的劉明提出一個問題“你們想爸爸媽媽嗎”讓學生們輪流回答。但問題剛一說出口,她就發現有的學生情緒激動。
一名六年級女生幾乎是在剛聽到那句問話就開始抽泣。輪到另一名學生時,她的回答讓劉明更是詫異,“我恨爸爸媽媽”。當過十幾年老師的劉明一度發現公開課無法收場,“我對(這些留守兒童)的處境感到痛心,也覺得可怕。”
在旁聽了劉明公開課的另一所鄉鎮學校五年級班主任曾柳??磥?,留守兒童表達對父母的恨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剛滿10歲就放棄了對父母關愛的期待。
2016年春節剛過完,曾柳海班上一男生劉路沒來上學。曾柳海曾打電話給學生的爺爺,第二天,劉路被爺爺強行送到學校。曾柳海把他叫到辦公室,可他一直沉默。
第三天上午,劉路不見了。爺爺急了,拉著奶奶房前屋后四處尋找。終于,在家里后山一條很深的山澗里找到了正對著溪水發呆的孫子。
曾柳海想無論如何不能讓劉路再沉默下去。流了半個多小時眼淚后,劉路自己打破了沉默。那一刻,曾柳海才知道他的身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